高力士见李隆基有疑问之意,接着说道:
“棉布之利确实巨大,但囿于原料不足,侯府也仅仅在京城展开来。前不久李侯去了不少京城的王公贵侯之家,游说他们在自家的封地上种植棉花。据李侯推算,如果棉布一项开展向全国,仅宫中的进项就有内府去年全年的半数之多。”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样讲,点了点头,对此倒是没有多少兴趣,不过听说李清游说公侯之家种植棉花,问道:
“土地改种棉花,不会造成粮食不足?这可是民生大事。”
见李隆基如此问,高力士放下心来,拱手说道:
“回圣上,自圣上登基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富足,百姓的粮食多的吃不完,老奴听说有些大户家中的粮食都发了霉,最后不得不丢弃掉。百姓饱食安康,如果多了棉衣御寒,自然更好。那些公侯家的土地上种些棉花倒是利民之事。”
李隆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不再过问这些事情。这些年李隆基倦于政事,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丢给了李林甫,像棉布这等小事自然也懒得去管,刚才不过是一事兴起提了几句。
高力士说完,见李隆基闭了眼睛躺在那里不言,也站立一旁默不作声。过了片刻,李隆基睁开眼睛问高力士道:
“白天的事情有什么新的进展?”
“回圣上,今晨御史台主簿罗希奭闯应天书院大门被拦下,李侯盛怒之下把罗希奭吊在了御史台大门前。后来陈相前去书院,不久就出来了,随后又去了李相府上,最新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李隆基用手轻轻拍打着盖着的棉被,停了片刻问道:
“李邕人呢?”
“自从回到长安之后,进了书院就再也没有出来,也没有见以前的旧友亲朋。”高力士说道。
罗希奭之事因李邕而起,这些李隆基自然清楚,李邕辞官入书院教书李隆基也是同意的,不过李清因此而跟相府起冲突倒是令李隆基多少有些意外,李清把罗希奭吊在御史台更是跟相府直接相对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李隆基才道:
“唉,李清终究年轻气盛了些,不过办书院的心是好的。”
随后又道,
“朕老了,李林甫也老了,开始有些急躁了。”话中的意思高力士自然明了,不过只作不懂,站在那里没有接话。“告诉李清,也不要太过胡闹了。”李隆基扭头对高力士说道。一更。--7604+dd0u0+1394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