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第220章 征伐、发展同步推进

叶童让花木兰,带黄月英逛一下白登这地方,以后会成为旅游圣地。毕竟,这里消灭了四十万匈奴铁骑,关键是击败了冒顿率领的百万铁骑,战役具有转折性的重大意义。

黄月英离开后,叶童把飞艇留下来,为大军运送补给物资。

考虑到穆桂英那里弹药补给困难,派飞艇送一批火枪弹过去。其他物资补给,靠飞艇是不行的。毕竟飞艇吨位太小,只能运送五吨。

叶童、花木兰率大军继续向北挺进,二测由四万突骑横扫,中军缓缓推进,一路杀向冒顿的大本营。

经过几年的准备,锦衣卫对于北部匈奴人的部落定居位置基本摸清楚。但是,由于冒顿溃败,很多匈奴部落及时向更远的北部地区撤退。

对于逃走的匈奴部落,叶童没派兵马杀,因为没那个必要。匈奴部落能逃到那里,不就是逃到冒顿的大本营谋求保护。

冒顿败逃,最悲摧的是东部的胡人,也就是假匈奴人。冒顿强行抽调各部落铁骑二十多万,在交战中,东胡匈奴人成为炮灰,损失惨重。

冒顿溃败,东胡铁骑逃回东部,发现部落没了,秦军另一只大军正在对东部进行清巢。

逃回的东部匈奴人立刻泪流满面,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北逃。没部落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要吃没喝,咋办?

找冒顿要啊!

返回东部的匈奴铁骑,不是说想走就能轻易走掉,面临穆桂英大军的攻击、虐杀、追杀。

东北部更远地方,穆桂英大军还未征伐到,逃回的铁骑将情况告诉部落首领后,很多部落再次纷纷向更北部搬迁。

一些中、小型部落比较困难,精锐铁骑被冒顿感强行抽调后,基本都挂了。北逃同样面临其他部落的攻击,没有办法,只好主动向穆桂英大军投降,是唯一让部落活下去的出路。

不论是主动投降、被动投降,这次匈奴人的算盘打错了。秦军根本不管那么多,全部丢进文明学校读书。

叶童不惜会再犯先人的错误,只要投降就让其在管辖内生活,还得给粮给钱,时间一长,反复无常的匈奴人再次背叛。

形成一个怪现象,战败就投降,保证永不入侵中原,释放后,不用几年,恢复实力后又入侵中原,再败再投降,再入侵。

对于这事琐事,穆桂桂英直接丢给陈平处理,对于主动投降的匈奴部落,很多的老弱病残,那些人的安排,只有陈平能妥善安置处理。

战争进行到此时,形成一个怪现象,冒顿带着手下铁骑跑路,匈奴部落纷纷向冒顿大本营撤离。

秦军呢?

不论是花木兰、叶童率领的大军,还是穆桂英率领的大军,依然不紧不慢的尾随匈奴人逃走的方向挺进。

叶童目的明确,就是要在冒顿的大本营决战,一举解决匈奴问题。

全歼匈人是不可能,此时的匈奴人太强大,人口数千万。草原民族,跳上战马就能逃跑,无法全歼,只能是消灭大部,其余部分赶向西部,最好驱逐到欧洲去。

--------------

长安:

接到叶童大军捷报,《焦点》、《帝国日报》及时报道白登战役的经过,一下子令秦帝国境内的百姓欢欣鼓舞,一扫前段时间心中的担忧。

内阁接到叶童的建议,立刻开工新黄河工程。叶童、花木兰部缴获的30万俘虏、穆桂英缴获的数十俘虏人,动用50万人分段开挖新黄河道。

开挖新黄河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内阁没象以往那样犹豫不决,很快就组织起来,粮食、水泥、建材、开挖工具及时跟进,在很短时间内,工程上马。

黄河治理,对于内阁来说,持积极主动态度。黄河的危险大家心里明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能起到治理的效果,不再是修修补补。

开挖新黄河由内阁负责,秦帝国的铁路修建则由定军山负责,内阁同样安排了50万文明学校的学员给定军山。

有了人手,定军山立刻开展大规模的铁路修建。

战争在继续,帝国内的建设更是掀起高潮。这一现象,令诸子百家的士子惊叹无比。

诸子百家辩论馆,专门展开了一轮辩论。辩论帝国的做法是否妥当,一边是征伐战争,一边又在大兴土木工程,国家能支撑吗?

秦军征伐,不仅是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那些土地如果不开发,时间一长就成为无主之地,这种事叶童不能接受。

叶童给各地村长、乡长建议,让其带领当地的村、乡以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的形式承租土地。

为了让村、乡二级的百姓安心,叶童的定军山专门成立了二家企业,一家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公司,一家以饲养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公司。

定军山的二家新公司,分别到炎黄四岛、东北部承租土地种植粮食,兴办粮食加工企业,畜牧业公司则在雁门关外承租草场饲养牲畜,兴建奶制品公司,旗下纺织公司跟进。

有了定军山的带头作用,不仅是村、乡二级纷纷组成公司承租炎黄四岛上的土地,东部、北部地区大量土地同样被承租。

帝国境内的大家族,特别是官员家族,一看定军山都承租,那里愿意落后,及时跟进,开发帝国新接管下来的土地。

可能有人会质疑,为啥不动员百姓搬迁到那些地方,免费分配土地?

呵呵!

秦帝国经过几年的生育鼓励政策,人口只有区区四千万,真正强劳动力没增


状态提示:第220章 征伐、发展同步推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