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之风雨江山>第五十八章 以讹制讹

如果所刚开始进山门那会王简对于这些和尚忽悠人的那套还有些轻视不屑,此刻就不得不震惊了:虚度口中的上一代住持居然是个神算子型的人物,他不但准确的预判了大明局势的发展,而且还算到了自己会来!

其实不怪王简被忽悠住,老和尚的这套玩法很简单,就像朋友家生了孩子,你送上一句吉利话:此子日后必成大业。数十年后,那孩子真的成才了,你就可以吹嘘自己有预知能力,如若没有成才,谁也不会把你当初的一句恭维话翻出来当真,因为大家早就忘了,这也是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

王简不信佛,不谈道,也知道这个道理,可身处其中,终究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被忽悠了进去。

王简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朕学亶父迁都?”

虚度道:“不是老衲让皇上迁都,是签这么写的,老衲只是解签而已。它只是给皇上指了一条明路--大明的出路。”

“迁往何处?出路在哪?”

“此揭语的重点落在水浒二字,也是出路的意思,众生皆苦,小到个人,大如帝国,都在寻找各自的出路,而大明的出路便是水浒。”

水浒?水边?南京!

其实虚度不说,王简也有迁都之意,因为他知道大明的出路确实在南京,不过不是因为南京在水边,而是在海边。

大明两百余年的帝都无论是环境还是地理位置,对自己未来远征星辰大海来说确实多有不便。不过此时如丧家犬般被迫迁都实在不妥,所以现阶段他并不打算迁都,名义上大明的都城还是燕京,只有收复了燕京,他才能风风光光的进行迁都。

王简此行的重点并不在签上,他问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法师可知道道衍和尚?”

王简刚问出口,屋内气氛顿时一紧,虚度一改刚才慈眉善目的模样,变得怒目圆睁,袈裟也被一股紫色真气撑了开来。

“王道之境!”王简实在想不到面前这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居然是个高手,他被气浪连连逼退了数步。

屋外守候的王承恩感觉不对,开口问道:“皇上!?”

王简发现虚度并无恶意,答道:“朕没事。”

虚度连连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收回外放的真气,又回复成平和的模样道:“皇上,老衲并不识道衍。”

这天底下就没有什么事能够逃过东厂密探的眼睛,来之前王简就让王承恩翻阅过东厂的秘密档案,当年道衍和尚曾经路过济南,并且在灵岩寺呆了五日。后来,拥有帝魂的朱棣进了南京城,却能够安然北返,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进京之前就自行破了帝魂。因为朱元璋手里有天子三神器之中的轩辕镜,在轩辕镜的面前,任何帝魂都是藏不住的。

王简自然不相信虚度的话,他追问道:“你真的不认识?”明初佛道两教相互倾轧,道教占据上风,后来道衍和尚助朱棣夺得帝位,还主持修了反对排佛的《道余录》,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虚度却说不认识,王简如何能信。

“出家人不打诳语。”

“哈哈...”王简笑道:“好一个不打诳语,你这话便是最大的诳语。”

“皇上似乎对我佛门有什么无解?”

“朕就是看不惯,”王简不满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他跟浅浅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也学了两句之乎者也。王简套用孔夫子的这句话,可谓是字字诛了佛教之心。

没想到虚度还是一派慈眉善目:“何为人?何为亲?”

王简根本不给他绕圈子的机会,答道:“你别跟朕扯些没用的,再跟朕玩王衍那一套,朕就送你去见他,你去跟他谈谈。”

虚度以前也是读过书,做过官的人,自然知道王衍是何许人也,他道:“我等出家人不入朝,不为官,皇上把我等出家人比喻成祸国殃民的清谈之流,怕是有失公允。”

王简提醒他道:“你可知,当年桓温北伐踏上西晋的故土,不但大骂了王衍一通,还讲了一个肥牛的故事。就说那大雄宝殿内的三身佛,难道非要铜铸,还非得镶金?”

当年曹操攻下荆州,听说刘表养了一头重达千斤的肥牛,吃的豆料是寻常牛的十于倍,可负重远行,却不如一头老牛,曹操当场下令把那头肥牛宰了犒赏将士。

王简的意思很简单,如果你不交出修复帝魂的法子,那就别怪我下狠手,别说小小的灵岩寺,即便是江南的四百八十寺,我一句话就可以将那寺中所有的铜佛铸成铜钱。

这么明抢虽然不地道,可也符合历史规律:当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的时候,铜钱就变成了寺庙中的铜像;而当战争来临,国家财政匮乏的时候,寺庙中的铜像又都变成了铜钱。这也是正统皇帝和嘉靖皇帝灭佛的原因。但是皇帝总不能如若直白的说:“朕打仗要钱,要人,而你既有钱又有人,所以朕要抢你。”

虚度自然懂得历代灭佛运动的因果关系,他猛然抬头,忍住一瞬间想要掐死王简的冲动,可最终还是认输道:“阿弥陀佛,老衲险些铸成大错,谢圣上提点。”

王简见他认输,很是得意,刚想再问,却不料虚度道:“皇上若要修复帝魂,须得答应老衲一个条件。”

王简惊喜道:“什么条件?”自从那日他用“天命轮回”救了琪儿,自己的气海也彻底的废了,现在不管他怎么练,也只是到了大尉境界,比一般武将强一点,有法子修复帝魂最好,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以讹制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