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七杀恨>第五卷 麒麟献玺 第五章 七杀碑

从开阁老大会开始,双麟大臣准备了近半旬时光之后,一行众人随驾来自峨嵋山上。拜谒了普贤大士,顺便在峨眉山上金顶封禅,大西国以佛教为国教常习之。这一切对于秉忠而言,只是可有可无。实际上最为重要的便是,这富饶的川蜀鱼米之乡的耕作和收成,才是让秉忠继续由心挂在心头的最最重要的事儿,因为他知道,天下百姓是以到嘴的粮食为依存,全然不会搭理什么教义和国策的。如今,大伙儿跟着他一起造反,起义,也都是为了这填饱肚子而已;哪里会有什么理想和抱负,只是为了能仅仅充饱腹、裹暖衣而已。

顺着金顶开始往下走时,已经有人开始对秉忠谈及青城山的故事来了。只听得尚书龚完敬絮絮叨叨的讲道:佛道本是通家之好,吾王见了大士当得还要看看神仙里呢?

走下洗象池,秉忠听不得龚完敬的唠唠叨叨,只得点点头说道:龚爱卿,无需多言。待本王在此地听完法后,便去了青城山中。到时,你再为本王开讲一、二。

走了约摸一炷香的时间,好不容易快来到了峨眉山脚下,右尚书龚完敬说道:这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我国中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青城山名胜古迹很多,古建筑各具特色,古今名人诗画词赋处处可见,有优美的风光和神奇的传说。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由于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尤为特殊,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唐僖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设醮位二千四百个。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南宋淳熙元年,陆游曾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的绘画而著名。大明开国,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多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三百九十四个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二里地,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


状态提示:第五卷 麒麟献玺 第五章 七杀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