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笑读朱元璋>第六十九章 历史的罪人

这对于本来应该算是一个负面消息的陈友谅来说却似乎形成了一个让他可以退一步的台阶,面对围困洪都城近乎三个月之久而寸步难行的陈友谅来说朱元璋的出现是一个好消息。

是一个可以让他尚存些许脸面,更有一部退路已选的道路。

对洪都城完全失去了攻取信心的陈友谅,在叹息声中宣布撤退。

洪都城一战,对于陈友谅来说是生平最耻辱一战。

自从加入红巾军以来,他还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大的劫难。

这座已经被自己死死封锁长达八十五天之久而依旧坚强不屈屹立不倒的城市,是他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面对这座已经千疮百孔的城市,原本信心满满的陈友谅胆怯了,惧怕了。

远眺这座本就不大而同时被自己的兵马死死围堵的城市,已经绞尽了脑汁耗尽了心思的陈友谅已经在失落和失意中丧失了拿下它的勇气。

在胆怯和失落中,他无奈的选择了退缩。

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这句对于陈友谅看来只有无能懦夫才会说出的话,此时却无奈的展现在了他的身上。

百口难辩,百无寥籁。

对于洪都城这座城市来说,陈友谅平生有此耻辱,决然不会不会再来第二次。

而相比陈友谅来说,有一个人此时却是绝对兴奋的。

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完成了在众人看来根本毫无可能完成的使命。

完成了他几乎一战成名的足以载入史册的光荣使命。

在死死抵抗陈家军长达八十五天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心惊胆战。

在队友一批批的倒下兄弟一个个战死的痛苦中,他死死抵抗了对方几乎无休无止的疯狂进攻。

在这场战争尚未开始就已经基本胜负已分的战役中,他的表现可圈可点,他的才能众人夸赞,他的天赋无人能及,他的毅力志比金坚。

在这场战役中,他是真正的胜利者。

一切的光环,所有的荣耀全部归于他的身上。

在与陈友谅的对抗中,他用他的天赋他的毅力他的信心他的不屈告诉了所有人,任何表面上的东西很可能都是假的,任何表象上的真理都可能会被推翻。

一切的结果全部都需要用实践来说话。

他同样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所有人,在强权和毅力面前,毅力是可以完胜的。

同样他向陈友谅和所有曾经瞧他不起看他不上的人表明了立场:

我本混蛋,无人能及;

我乃枭雄,万夫敬仰。

这便是我:朱文正。

……

在随后的鄱阳湖战役中,已经大获全胜的朱文正没有再参加,他也不需要再参加了,洪都一战对于他来说实在太过艰难太过劳累。

已经连续三个月将不下令兵不卸甲的他,终于可以休息了。

与他一起可以休息的还有仅存的不足一万兵马的全体将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伯父来处理吧。

在洪都战役中,他们都是胜利者。

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没有他们的流血卖命,也自然不会有洪都的大获全胜。

更不会有他们得以活命的今天。

所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

他们战胜了陈友谅的同时,他们也战胜了自己。

战胜了近乎以一敌十以一挡百的自己。

在这场战役中,他们都是英雄。

而从全盘的军事战略来讲,陈友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做为主帅的陈友谅决然不应该在洪都这个防守极其森严的城市死死纠缠长达八十五天,他应该做的也是最为正常的策略就是趁着朱元璋应天空虚的空挡,直捣朱元璋的老巢。

凭借陈友谅手上六十万的兵马完全有能力有胜算拿下应天。

但是陈友谅没有这样做,这也无形之中将最好的一次战略机遇彻底断送。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怨不得别人!

随着陈友谅的兵马逐步退出洪都,原本被围困的水泄不通的洪都城终于获得了难得的解放。

在解放的同时,留下的却是数以万计的累累尸骨。

这里面有敌人的,也同样有自己的。

在陈友谅和朱元璋的这场对决中,表面上的朱文正是完胜的。

但是从死伤人数上来看,这里面没有胜利者。

敌我双方全部完败。

随着洪都城的战役告一段落,原本在八十五天前还生龙活虎的笑容满面的作为父亲可以尽责作为儿子可以尽孝的兄弟,他们在离开自己的家庭告别自己的父母妻儿的同时,永远的合上了他们的双眼。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人性和道义的角度来讲,陈友谅是率先发动这场战役的主谋,所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更是历史的罪人。

他败在了战场,同样败给了人性。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历史的罪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