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周卜的想法,应该把各个部队的专属旗帜全都打出来,这样才能彰显远征军的气势。

这事儿想想就算,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能,大英帝国陆军不能冠以“皇家”称号,但是每个营或者每个团都有独特的名字,以及专属的旗帜,就以南部非洲远征军来说,一个师三个旅九个团,每个团都有自己的“团旗”,有些营甚至还有自己的“营旗”,所以把全部旗帜都打出来根本不现实。

最后的方案就是现场只使用英国国旗,这又招致法国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查尔斯·曼京的不满,曼京认为只使用英国国旗不妥,至少应该把一半的旗帜换成法国国旗。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把一半旗帜换成法国国旗,那么要不要再增加几面美国国旗?比利时王国呢?意大利王国呢?罗马尼亚王国呢?

罗马尼亚王国就算了,实在是国旗不好找。

这种小事不需要罗克出面解决,第九集团军总司令保罗·科克尔有办法,既然曼京要求增加法国国旗,那就让曼京去弄,第16师这儿根本没有法国国旗。

克鲁伊可是在法国境内,法国国旗多得很,但是要送到克鲁伊需要时间,而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已经从苏瓦松出发,这时候再调法国国旗过来肯定是赶不上趟,所以曼京和稍后抵达克鲁伊的福煦脸色都不好看。

贝当还在路上呢,估计中午才能赶到克鲁伊。

罗克才不会为了贝当推迟和奥托·冯·毕洛、胡蒂尔见面的时间。

当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的汽车抵达克鲁伊之后,军乐团开始奏乐,礼炮同时鸣响,坦克方阵和装甲车方阵严阵以待,通往帐篷的地上铺了红地毯,地毯旁边列队的是精心挑选的仪仗兵,这些仪仗兵的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上下误差不超过两公分,他们都穿着刚刚配发1917式军礼服,手中的李·恩菲尔德刺刀雪亮。

白云怎么说的来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别说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就连曼京和福煦都没有见过这种阵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接见外国元首估计也就是这种级别的隆重。

罗克和福煦一起在帐篷门口迎接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步速很快,俩人来到福煦和罗克面前同时敬礼,虽然福煦所站的位置更靠近中心,但是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的目光都落在罗克身上。

“毕洛将军,胡蒂尔将军,欢迎你们的到来——”罗克回礼微笑,对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都很尊重。

这还真不是圣母或者伪善,作为对手,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都值得尊敬的,相信如果是罗克向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投降,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也会给罗克应有的尊重——

呸呸呸——

我大洛克永不为奴!

走进帐篷,中心位置是一个不大的长条桌,两边各放了两把椅子,帐篷里人很多,一边是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的随行人员,一边是英法联军的将军们,只有福煦、罗克、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能坐下,其他人都要靠边站。

作为联军总司令,福煦主动开口,一上来就强势要求苏瓦松德军全部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福煦代表英法联军承诺,会给投降德军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这个承诺并不是说说而已,既然说到就要做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意味着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投降之后,还可以保留将军待遇,他们可以保留佩刀,甚至还可以拥有副官和警卫人员,当然这时候的副官和警卫人员肯定都是英法联军安排的。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如果我们要进战俘营,我希望管理人员是英国远征军派遣,而不是法国政府指派的——”奥托·冯·毕洛不想落到法国人手里,德国和法国的仇恨无法化解,相对来说英国倒是好得多,最起码,英国国王和德国皇帝是表兄弟,多少有几分香火情。

“可以——”福煦答应的很干脆,虽然有福煦和德国人之间有国仇家恨,但是福煦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会犯错误。

罗克不说话,看着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罗克盘算着是不是应该多拐一些德国人去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的白人,主要是以英裔和布尔裔为主,如果再加上徳裔,那么白人内部的分化应该会更严重,这样一来华裔的地位也就更加不可动摇。

南部非洲吞并的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都是从德国人手中夺走的,短期来看德国人没有反抗能力,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维护德国和南部非洲的关系,但是如果南部非洲有大量德国移民,那么就留下了相当大的缓和余地。

和英国人、布尔人相比,罗克也确实是更喜欢严谨古板的德国人,至少德国人事比较少。

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也都是干脆利落的人,在得到了福煦的承诺之后,两人同时解下佩刀放在桌子上,没有鞠躬,也没有签字,就这么干脆利落的交出了部队指挥权。

从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进门,到他们交出佩刀,前后不过十分钟。

这才叫效率。

中午贝当终于赶到,虽然没能赶上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投降,贝当依然很开心。

对这位两次力挽狂澜的法军总司令,奥托·冯·毕洛和胡蒂尔也表示了相当的尊重,午宴就在大帐篷里进行,酒过三巡,


状态提示:897 受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