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粟这一趟去中原,没打算跟人打架,所以也就没带那么多人。
而且如今中原是王氏和周氏的地盘,他们西北人去执行大兴西北的计划,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
不过,大忽悠还是不放心,死皮赖脸的非要跟着一起去中原。
用大忽悠的话,他是负责整个西北外勤的人,有他跟着,少帅也好第一时间获得情报嘛。
其实慢慢的大家也都发现了,或许少帅跟王富贵这样的老人感情更深,但在西北政务上,少帅身旁的二号人物绝对是大忽悠没跑了。
一方面是大忽悠确实很有能力,例如王蕴、季子昂这样突然来大兴西北的人物也都是他挖来的,情报工作更是稳中有序。
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大忽悠实在太会拍马屁了,而且这么大年纪的人了,拍起少帅马屁来脸都没打算要的,抱大腿抱的实在太紧!
离开之前,任粟与王越息开了个会,王越息问任粟此去中原是为何,如今西北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啊。
于是任粟就回答,是去解决人口问题。
这回答当时就把王越息给愣住了,在他们看来人口问题如今只能用时间来解决,从今年开始鼓励生育,十五年、十八年后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口。
至于其他引进人才的方法,不是他们不敢想,是确实实现不了,王氏死死的卡着通往西北的路口,根本不会让西北有这个机会。
可是,王越息现在看着任粟轻松的模样,忽然发现对方已经胸有成竹。
……
此时周氏各个壁垒外聚集着大量的难民与流民,数量超乎所有人想象。
其实任粟与大忽悠也有些误会周氏,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周氏不作为,内部斗争混乱,才导致流民和难民忍饥挨饿。
可实际上,不是周氏不想管,而是实在管不了!
北方孔氏与火种合计四十多座壁垒,如今已经是十室四空,这近乎一半的人数全都南逃,有些死在了路上,可大部分人还是顺利的抵达了周氏。
这个人数,绝对不是周氏所能承受的。
在此之前,王氏建立61号壁垒吸纳流民,导致周氏许多工厂停工,农田荒废,所以周氏本身也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这就让他们更加无法顾及难民的死活了。
有时候周氏的人都在想,王氏是否在宣布61号壁垒吸纳流民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一环套着一环策略了。
这不是神话王圣知的谋略能力,而是大家与王圣知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以前王圣知就用了七年时间布局养蚕业,骗大量流民逃进山里养蚕,让周边财团恶心的不校
期间,还有粮食策略,商业策略,不计其数。
外表上看去,王氏、孔氏、周氏在中原核心地带三足鼎立,可其实王氏才是财力、实力最雄厚的那一个,不然也无法支撑他全民兵役的政策。
这是与庆缜截然不同的手段,庆缜更擅长军事上的未雨绸缪,而王圣知则最擅长从民生、工业、农业、商业上进行布局。
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但无疑都是对手最头疼的存在。
任粟在周氏69号壁垒外面默默的看着那些难民,原本他是兴冲冲的过来拐人,结果当他真看到难民经历的一切,也真的有些不忍心了。
难民们在壁垒外面扎起了窝棚,以此来遮风避雨,他们每只能从周氏手里领一碗稀粥,稀到看不见米粒的粥。
壁垒周围的树全都变成光秃秃的模样了,树皮不见了,只剩下白花花的树干。树叶也不见了,仿佛春从未到来,满目依旧是冬时的凋零景象。
一些难民带着麻木的表情躺在自己窝棚里,身旁的孩子哭着喊饿,可大人却无能为力,附近能吃的东西已经被全部吃完,有些人甚至吃错了东西当场中毒身亡。
这样一幅景象,宛如人间炼狱。
任粟认真道:“大兴西北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大忽悠郑重的点点头。
“其实王圣知有能力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大忽悠道:“据我得到的情报,他原本可以快速施行安抚政策,这样一来难民就不会南逃这么多,可事实上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坐视难民来到南方,摧毁掉周氏的一切物质基础。周氏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平民马上就要变成乱民,届时周氏部队光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工厂和农田,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这样一来,等到王氏想要南下的时候,周氏就已经变的千疮百孔了。”
不过大忽悠转念叹息道:“我们也没有立场去怪王圣知,财团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之争,换了西北当初面对宗氏,也会无所不用其极的。”
“嗯,”任粟道:“与其责怪王圣知,不如赶紧带大家一起去大兴西北,蒸汽列车总共有1196个座位,但如果全都是站着的话,装下五千人也没什么问题。按照蒸汽列车的时速来看,我们只需要23个时就能抵达西北了。”
蒸汽列车,这就是任粟要亲自走一趟中原的原因!
换了别人,想从王氏眼皮子底下带走这么多难民无异于痴人梦,毕竟这些难民本就是王氏计划中的一环。
但任粟就不一样了,他有着这个废土时代里最高效的运输工具……
当大忽悠起拐饶难题时,任粟就已经确定了这个计划,毕竟王从阳都可以从事快递押运业务,他跑跑运输也是情理之郑
“可咱们该怎么让这些难民相信我们呢?”大忽悠惆怅道:“他们恐怕并不愿意跟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