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二百四十五 全靠同行衬托

关于军队的数量,郭鹏不认为多多益善就是最好的。

以目前来说,也要考虑青州的粮食产量能否养活那么多士兵。

没有粮食保障就扩军,难道不是自找麻烦吗?

郭鹏就通过密探在冀州探知,袁绍因为着急扩军恢复实力,大量招募兵马,但是后勤跟不上,所以新兵有些就会饿肚子,也拿不到饷钱。

加上招募的新兵都没什么纪律,没什么规矩,军纪败坏,在军官的带领下一天到晚到处惹事,就知道劫掠黎庶,抢掠妇女和财物。

然后还有『志向远大』的,到处挖掘陵墓搜刮陪葬品。

完全就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或者说这就是这个时代军队的普遍状态。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可以,只要对方的军队比这样的军队还要烂。

或者说己方少数精锐的战斗力比对方少数精锐的战斗力更强,可以率先挫败对方的精锐,那么就可以取胜了。

简而言之,就是全靠同行衬托。

像郭某人这样专门设立练兵大营,把练兵当作首要任务来抓的军阀,还真没有,即使有,也是针对少部分起家精锐。

郭某人对普通士兵的要求都比较高,都在要求他们识字,对少部分精锐的要求就更高了,识字更多的直接开始传授行军作战的兵法和道理。

军营里有专门的机构,郭鹏视之为军校的雏形,对其相当的重视,在其中灌输自己的意志,通过教育,传达到手下军官的意志之中。

郭鹏不允许自己的士兵变成黎庶口中的兵灾,而他知道一支军队从成立开始所奉行的规矩将十分有意义,所以成军之初,郭鹏对军队最高的要求就是遵守军规军纪。

招募士兵进行训练,不仅训练战术战法,也训练军纪军规,要让他们做到令行禁止,以此为精兵的标准。

有这样的军队,就可以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目前兵员就这个数目比较妥当,等收复北海国和东莱郡之后,再扩编一些军队,整顿一批精锐善战的兵马,以青州为根基,问鼎天下。

郭鹏给每个县安排的县兵人数在一百人到二百人之间,交给县都尉统领,每个郡国安排三千驻军,分别交给两曹两夏侯四名校尉统领。

其余的军队都在临淄县附近驻扎,作为精锐主力,这是他所安排的驻军方式。

军队平时都在大营之中,大营归于禁统领,于禁在非战时专司练兵,让军队不能懈怠训练,每日都要训练。

而其他校尉并不带兵,只在战时领命,拿着郭鹏授予的兵符从大营里找于禁带走训练好的军队,奉命出征,征战完毕士兵归营,将领上缴兵符。

郭鹏经常抽空去练兵大营观察士兵的住宿吃饭日常生活等等情况,和他们谈天说地,让士兵知道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声音。

发饷的时候更是必然亲临主持,坚持从护乌丸校尉时期就坚持的传统。

而对于在两曹两夏侯手下的军队,因为其存在的必要性,郭鹏则以另外一种形式彰显自己的存在。

比如他时不时的就下令从他们的军营之中抽调一两支小部队去执行某个任务,或者护送某个东西到临淄县来见他,用他的手令越过曹仁他们直接给军官下命令。

这些事情曹仁他们都不清楚,知道之后有些吃惊,向郭鹏询问之后才放心。

为此,曹仁还跑过来向郭鹏诉苦,说郭鹏经常这样搞,搞得他还以为军队出现了逃兵,别老是这样搞好不好?

郭鹏表面答应,但是之后还是这样做,一点也没有改变的迹象。

时间一长,两曹两夏侯都习惯了,见怪不怪,问一下知道去向,就当没发生过,反他们也是听郭鹏的命令,都一样。

而且郭鹏也从来不在战时干这种事情。

另一头,郭鹏解决袁绍进犯的同时,袁术和孙坚那边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袁绍派遣的部将周昂趁着孙坚不在,袭取了豫州大量的土地,几乎切断了孙坚的退路。

孙坚十分恼火,带兵归来之后,一顿猛冲猛打将周昂打的屁滚尿流。

周昂败退回城固守,孙坚派兵攻城,力战获胜,但是很遗憾的是,留下来帮助孙坚的公孙越在战斗之中为周昂所射杀,不幸身亡。

饶是如此,周昂也没能抵挡住孙坚的进攻,被孙坚彻底击溃,逃出了豫州。

然后周昂逃到了九江,和他的弟弟周喁一起固守九江,防御孙坚和袁术的联军,继续为袁绍钳制袁术和孙坚。

但是终究他还是战五渣,面对江东猛虎,他们还是不敌。

周家兄弟被孙坚和袁术击溃,丢掉了九江,渡过长江逃到了会稽去避难。

至此,袁绍釜底抽薪的计划算是全面失败了。

当然,虽然是失败,但是袁绍成功的为董卓续了命。

天下有识之士都在心里骂他,董卓却仰天大笑夸赞袁绍,夸他有眼光,狠狠的给他点了三十二个赞。

孙坚平定豫州之后,本来想率军重回雒阳前线,但是事情还没完。

袁绍联合刘岱逼的郭鹏不能再战,对付袁术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手软。

他联络了荆州刺史刘表,以袁术所占据的南阳郡属于荆州为理由,挑动刘表率军参战,南北夹击袁术和孙坚,试图覆灭之。

刘表也觉得这样可以,对袁术霸占南阳郡不归还给他的事情,刘表很不爽,于是派兵北上攻打袁术和孙坚。

袁术大怒,痛骂刘表,


状态提示:二百四十五 全靠同行衬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