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东北之虎>第345章 敌军的坦克

第345章敌军的坦克

“放屁,师指挥部都布在了前线,咱们这一撤搞不好连师部都给老”杨志荣道,“别废话,先看看情况,如果人实在太多,就撤回去,人少就把坦克放过去,打后面的伴随步兵,另外装备集束手榴弹,设诡雷,能拖多久是多久。”

苏联早期的坦克也是仿制的雷诺ft17,被命名为kc坦克。而苏联的装甲部队则是以汽车坦克队的形势存在。每队有3~4辆自产的kc坦克或者是缴获自白卫军的雷诺、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此时苏联的汽车坦克队大概有十多个。这次分配给布琼尼的就有7个。一起26辆坦克,42辆汽车21辆摩托,晚上摩托在这种路况上多有不便,并没有出动,但26辆坦克与42辆汽车hun成合成的队伍,另外还有一万多步兵,说成是苏军的拳头部队也不为过。

布琼尼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在其它地方发动攻击的同时,cu出这样一支攻击力强大的队伍准备给东北军来一记狠的。而此时布琼尼的坦克队进攻的方向也确实是第6军防线的薄弱处。

“人太多了,几乎看不到边,后撤。”杨志荣本来还想顶一阵子,可是光看对方那架势,自己这五百来人,扔进去连l都掀不起一个。

杨志荣这个营撤走之后,之前设的诡雷也炸死了一些苏军士兵,但并没有让苏军的速度被迟滞多久。撤出没多远,杨志荣便汇合了团部,一个团三千多人,虽然实力还显单薄,不过团长崔强已经接到了死守的命令,退无可退。

“快,把路障抬到路中间去!还有,把地雷埋上!”崔强临阵指挥士兵在月se下忙作一团。石头,圆木,只要是能迟滞苏军坦克前进速度的都用上了。

时间拉近了两支军队的距离。

“打!”崔强率先开枪,突突突的枪声顿时将前面过来探路的苏军全部摞倒了。听到枪响的苏军立即还击。

东北军临时设置的路障还是很有效的,至少在东北军的威胁下,苏军也没办法迅速突破。本来苏军还想着搬开几个大的路障后用坦克开道,可是接连两辆坦克的履带被地雷炸断,现阶段坦克放在东北,日本,苏联这样的国家,都是宝贝。舍不得坦克被炸的苏军指挥官竟然用士兵开道。爆炸之声不绝于耳,

冲在前面的苏军不是踩到地雷,就是被东北军的枪炮打死。战防炮还炸毁了敌人的两辆汽车,只是这夜里,炮手没什么准头,本来那两发炮弹是奔着坦克去的。

不过在苏军不计伤亡的情况下,东北军迟滞敌军的计划也就大打折扣了。

“没有命令,谁都不许撤!就是天塌下来,也得给我顶着。全力开火,不要吝啬弹yao。”崔强咬牙道。

苏军在指挥官的命令和督战队的压力下,玩命一般的进攻。东北军这边也拼死抵挡,好在有几men战防炮,不然这仗也不用打了。

“轰!”在炮声中,一辆坦克被打成了火炬。坦克里面传来凄厉的惨叫声。

“突突,轰….”让崔强这些军官震惊的是苏军的坦克不仅可以打,而且同时还能吐出机关枪子弹。貌似东北和日军的坦克要么是机关枪型,要么是37火炮型,苏军的坦克却是合二为一。明显在x能上比起东北和日本的坦克都要强出了一线。

打掉了苏军的三辆坦克,东北军的战防炮也被苏军的坦克和火焰给炸了。

“一定要敲掉敌军几辆坦克,迫击炮,520码,不间断的she击。”离敌军太近了,炮弹从炮筒里面吐出,落在坦克后的伴随步兵群里面,顿时炸倒了一片苏军士兵。

“集束手榴弹,上,炸了老子的坦克!”

趁着苏军坦克后的步兵暂时被己方的迫击炮压制,顿时十几个士兵抱着一捆手榴弹弹跃出身前的简易掩体,时而趴在地上匍匐,时而站起来小跑一段。

“轰!”一辆坦克坦克打出的炮弹,将一个东北军士兵炸得四肢解体。那狂扫的机枪子弹也相继打倒了几人,看得崔强一拳狠狠地砸在身前的坚硬的树杆上。

火光中,一个矫健的身影在一小捆手榴弹引爆后迅速地逃了回来,十几个士兵他是唯一生还的。

当所有的地雷炸完,路障被拆除的时候,崔强这个团便直面苏军的兵锋了。这些钢铁怪物并非血rou之躯可以抵挡。东北军的士兵也不缺英勇,他们用自己的x命阻拦苏军的前进。

“重炮二旅的准备好了没有?”第六军军长赵二虎皱眉问道。让崔强那个团不计代价的挡在前面,就是为了给第六军指挥部赢得布局的时间。第六军指挥所设得太靠近前线了,虽然更加便于指挥战斗,但也意味着自身要冒更大的风险,布琼尼这个战斗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根据各处jiao火反馈回云的消息,立即便派出了所有的坦克与锐的士兵击打在第六军的软肋处。

“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向指定区域进行炮击。”参谋长刘荣道,东北炮兵的素质在与日俱增,已经不是国内那些只能瞄准视距内的炮兵可以相比的了。

“让崔强那个团撤下来吧。”赵二虎道。

刘微微有些黯淡,“已经撤不下来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苏俄这个指挥官也确实了得。”赵二虎叹了口气,

“没想到苏俄也会有这样一支坦克部队,不过再了得,这次也要让他们有来无回。”刘荣冷冷地道。“若是崔强那个团死完了,苏俄的这支坦克部队也就不用再要俘虏


状态提示:第345章 敌军的坦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