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他忍不住一阵伤感。这是他一手一脚拉扯起来的球队,从球队建立开始,直到她晋级甲b,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为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可就在那么一转眼之间,这个犹如他儿女一样的球队便烟消云散了——哎,亏他当初还苦心为它设计了一条那么辉煌的道路:留住李向东和向智晃,再招揽进高劲松和张迟这些好手,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进军甲a,然后靠着这些当打之年的球员,适当地吐故纳新,那么用不了几年,长沙沁园也能称得上是甲a的豪门,再加强球队梯队建设……张迟、李向东、高劲松、向智晃,整整齐齐的一条中轴线,他为长沙沁园勾勒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啊,如今呢?三个人在甲a,一个人在去年甲b的第四名,顷刻间就全都作了别人的嫁衣裳,他自己也不得不在回比利时经商和继续留在国内当外籍教练之间犹疑摇摆。

外籍教练,想到这个称谓他都禁不住好笑。但是这没办法,他现在的国籍是比利时,怎么说都是个外国人。当初他和武汉雅枫签定合同的时候,合同的文本也是中文德文各一份,他也不好和吴兴光说,其实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好在他的经纪人——就是他妻子——也不大在乎这小小的外交事件。

这个小插曲又让他的心情渐渐地好了一些。

雅枫的中场比前锋线要好一些,两名更多地承担防守任务的中路队员发挥一直很稳定,在租借出去参加乙级联赛热身的魏鸿林回来之后,这种情况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魏鸿林在受伤之前就是武汉雅枫的主力球员,防守能力肯定不会比那俩家伙差,而且在比赛的阅读能力上应该要胜出那俩人一筹,最重要的是,魏鸿林和高劲松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这两人在一起相互配合的话,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能为球队的战术提供更多的选择。他现在就能在这两人搭配的基础上为雅枫设计不少战术:双后腰战术,适合于稳固防守然后伺机反击,或者利用两条边制造机会;古典前腰战术,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劲松长传球准确的优势瞬间洞穿对手防线,一场比赛里只需要那么一两次有效进攻就能教对手土崩瓦解;经典四四二战术,和对手拼中场的话,他手里的牌并不吃亏;还有三前锋战术、影子中锋战术,以及许许多多可以采用的办法,他有的是办法让对手焦头烂额,即便是能胜了自己,也得累出一身汗。

可惜这些战术都有一个很可能绕不过去的障碍——高劲松能不能适应甲a联赛?

这是一个大问题啊。

他不操心魏鸿林。那么多场比赛打下来,他早就看出魏鸿林的心思不在乙级联赛里,更在新时代俱乐部身上,很多时候那家伙都在磨洋工——这一点他能理解,只是去乙级联赛恢复昔日球感的魏鸿林不可能去为新时代俱乐部拼命,不可能为了阻挡一次可能会有也可能不会有的威胁性进攻而冒受伤的危险,而很多时候他都能轻易地瓦解对手的攻势,这也证明他在乙级联赛里游刃有余,而且他的位置感和合作意识非常强,这一点也能从他和高劲松在攻防转换中的配合里体现出来,而且越到后面的比赛里,这种配合就愈加地流畅和契合。唯一令他遗憾的是,他不清楚这种配合是谁在有意识地加强。这一点也困扰着他对高劲松能力的判断。高劲松毕竟没踢过甲a联赛,乙级联赛虽然残酷,但是不管是节奏变化还是身体对抗都无法和甲a相提并论,万一他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比赛的氛围呢?万一他根本就无法融进武汉雅枫的战术体系呢?万一他因为骤然踢上甲a而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去呢?这些都是只能靠着时间和比赛来证明的东西呀。

在他面前的这张纸上还有一个地方与高劲松也有牵扯。在雅枫的后防线上,两个中卫的位置缺乏有实力的替补,高劲松又一次成为他选择的目标。这家伙有身高,身体也不吃亏,位置感强,出脚果断,动作凶狠简练,视野开阔,长传球技术过硬,而且还有些狡猾,简直就是一块天生的好后卫材料,不让他去做中卫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可让他做后卫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把一个大局观强,能迅速阅读比赛并作出相应变化的家伙放在那么狭小的区域里,那是对他的不负责。

尤慎再一次压着太阳穴使劲地揉了揉。

他突然记起来在成都时,老教练郑昌盛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很羡慕我?等你把高劲松招揽到手底下时,你就知道我如今的痛苦了。”在那之前,郑指导还一再表示他很羡慕自己能有李向东那么一个好队员,不为别的,就因为李向东非常单纯——除了组织和进攻,别的几乎不会……

他现在体会到老教练的痛苦了,这个几乎能打所有位置的家伙放在哪里都不大合适,因为你总觉得可能还有更合适他的地方;而且高劲松的绝对速度慢,不适合雅枫快速反击的风格,根本就无法跟上几个速度型前锋的节奏。

这就是说,即便是他下定决心为高劲松腾出一个主力的位置,高劲松也很有可能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和以前那些伤脑筋的时候一样,他合计来合计去,到了也没能找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来解决这林林总总的难题,因为很多难题都需要他先解决高劲松这个家伙的位置问题。最终他无比烦闷地把这几页纸随便合到一起,又塞回工作包里。反正联赛又不是明天就开始,他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解决这些难


状态提示:第三章(12)--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