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

第一届全国五人制室内足球联赛悄无声息地在昆明拉开了帷幕,要不是决赛里那一场教人惊叹的暴力冲突,也许它还会悄无声息地收场,不过这桩让媒体兴奋了两三天的事件最终还是被淹没在欧洲杯预选赛那铺天盖地的新闻之中,就象是在风起浪涌的海水里扔进了一个小石子,虽然溅起几片水花,然而它转瞬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似乎从来就没有这颗石子,也没有过这扔石子的人。

从滇池开完总结大会回来,湖北联队也解散了。他们原本就没想着要拿什么成绩,因此上被剥夺了冠军也就没有太多的惋惜。当然,这一趟昆明之行他们也不是全无收获,虽然因为追打裁判的缘故,姚远丢掉了他已经到手的金靴,但是金靴和金球这两项荣誉还是没能逃脱湖北联队的掌握,高劲松凭借着十二粒进球毫无争议地得到了金靴,然后又在金球奖的选票角逐中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广州联队的队长,攉取了金球。于是这届联赛就有了一个让人觉得怪诞的事情,被取消了资格和成绩的湖北联队,竟然同时拥有了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这就让那些编撰体育年鉴足球项目的人感到无比的困扰,最后干脆把集体的耻辱和个人的荣誉一块儿塞进去,把这个难题留给那些研究历史的人来自己判断。

高劲松自己也没觉察出两个奖项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变化,除了几个跑来观摩比赛想趁机拣点便宜货的俱乐部官员和他闲聊了几句之外,连个对他好奇的记者都没有看见。实际上,整个比赛期间就只有姚远出尽了风头,而高劲松三个字由头至尾就没在哪家报纸上出现过。高劲松用报纸把两座镀金的奖杯用报纸仔细地包裹起来,又找来两个空鞋盒,把它们仔细地收好。这是很有意义的纪念品,虽然分量不够成色也不足,可怎么说也是他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里得到的认可,而且这东西做工也不坏,摆到他在俱乐部基地的宿舍里,也是一种点缀。

可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没有训练和比赛的日子可真是枯燥乏味。

他不想回省城,也不愿意回家,何英倒是一个劲地在电话里催他回省城,聚到一起热闹热闹,可别人都有大把需要忙碌的事情,谁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他们这两个幸运的家伙呀。他也在电话里使劲地邀约何英来昆明,可何英压根就没理这个茬。在何英看来,去昆明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再过个把月甲a甲b几十家俱乐部都得上海埂基地参加一年一度的冬训,要是现在就把昆明逛遍了,到冬训的时候又该干什么?难不成天天窝在海埂基地里发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姚远给高劲松出了个主意:干脆俩人一起回武汉算了。

这主意不坏。基地里安静,吃喝不愁,住宿条件和大宾馆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健身房什么的场所还是免费,要是实在无聊,就搭姚远的顺风车进市区里逛悠,闲下来两人说说话扯点闲篇,顺便听点雅枫俱乐部里的趣闻逸事,对以后的人事关系也能有点帮助。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好!就回武汉!

说干就干,两人立刻就订下了最近的航班,又买了许多云南当地的土特产,把四个大旅行包塞得满满腾腾。这是姚远的习惯,历来出远门,他都会给俱乐部里的熟人捎带上不少东西,这些不值几个钱的东西无疑为他带来了好名声,他这个显然是在雅枫俱乐部里混吃混喝的家伙之所以直到现在都能捞到一个合同,这些小物件肯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回到基地高劲松就看到了姚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凡是在俱乐部上班的,从管理基地日常事务的副总经理兼俱乐部办公室主任,到食堂里的大师傅,都有一份礼物,东西也不多,事实上大家也未必就看得上这些包装精美内容却乏善可陈的土特产,可别人的一番心意却不能随便推托拒绝,而且姚远还能说会道,这就更让人承他的情。靠着那些土特产,姚远甚至把健身房的钥匙都拿到了手里,要知道,在放假期间健身房通常都不会随时随地地开放,即便是俱乐部的队员要进去练力量,也得先找到工作人员,要是遇上人家不高兴,也许还得陪着小心说上一通好听话哩。

于是高劲松就又过上了那种单调的日子。上午在操场上慢跑些时间,然后去健身房里呼哧呼哧地出一身臭汗,回来洗个澡——这也是姚远的功劳,不知道他和办公室主任怎么嘀咕的,基地里的热水供应时间突然就改成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恰好和高劲松的锻炼时间合节合拍,不然他就只能冒着感冒发烧的危险去洗冷水澡——再看看电视或者看看书,就该吃午饭了。吃罢午饭睡个午觉,再看看电视,或者去健身房举举哑铃跑跑步,晃晃悠悠就吃晚饭。晚饭后就很难有个固定的日程安排,有时俩人一同塞进姚远那辆二手小车进城逛逛,在某家歌厅里听姚远狼哭鬼嚎一般地练美声,有时和姚远一起看看比赛录象,对某个有争议的进攻路线争个脸红脖子粗,并且用各种颜色的画笔把电视屏幕涂抹得乌烟瘴气,当然,更多的时候高劲松只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视看书——他实在忍受不了姚远糟糕的歌喉,也不愿意和这个马上就要禁赛一年的家伙讨论什么战术。

有时候他也会抄着手在基地里到处转转。

基地占地很大,但是平整出来的土地却不多,除却办公、住宿和接待这三栋楼


状态提示:第三章(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