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三个教练和孙峻山这个兼着领队职务的俱乐部总经理。

“郑指导,您怎么突然又改主意了?我们昨天商量的可不是这个结果!”窗户外还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队员,戴振国就已经很不满地问道,“不是说好了吗,会上把高劲松在球队里的作用提出来,然后顺理成章地把他作为主力首发出场吗?你怎么光提到他的头球,没提他前几场比赛里的作用?”

守门员教练赶紧站起来去把房门关上。

“郑指导,你是不是又对这事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孙峻山的言辞就比戴振国婉转得多,“要不,你把你的看法提出来,咱们再一起讨论讨论?”昨天和沁园的比赛一结束,他就和三个教练关上房门仔细探讨了一晚上,最后拿出了一套不仅是为了对付沁园同时也是为了应对今后比赛的方案。“让高劲松和魏鸿林搭档中场中路的安排是你提出来的啊,你不是说小高的大局观和传接球技术还有战术素养都胜任后腰吗?怎么一转眼你就改变主意了?”他现在都不能理解球员的战术素养还有大局观到底是指什么东西,但是高劲松的表现无疑比之前的那个中场队员更出色,何况这还是郑昌盛自己都承认的事实——那为什么不能让高劲松首发上场比赛呢?

郑昌盛没回答他们的问题。他接过守门员教练递过来的烟卷,自己点上火,抱着肘蹙着眉头仰望着天花板,一口接一口地喷吐着烟雾。

他的神情事实上就是对这事的一种表态。在如何使用高劲松的问题上,老教练又一次变卦了。

戴振国只能无奈地转过头,想从孙峻山那里寻求到帮助。但是孙峻山也是一筹莫展,除了对戴振国摇头苦笑,他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让固执的老教练改变主意。他总不能当场宣布解除郑昌盛的主教练职务吧,那要传扬出去才真正是个笑话哩。

“郑指导,让高劲松做后腰对球队的防守都有很明显的好处。”戴振国只好打起精神又一次和郑昌盛探讨这种阵容上的调整能为球队带来的诸多好处。“他的防守能力不比魏鸿林差,也比魏鸿林更加凶狠,让他们俩在中路搭档,就能更有效地在后防线前面再竖立起一道屏障,从而减轻后卫们的压力;而且他的横传球能力比魏鸿林强很多,这便让后卫线和两条边路的衔接更加紧密;特别是他的长传球,既准确又有威胁,完全可以发挥出前锋线上谢廖沙的身高优势和张迟的速度优势;他的远射能力至少不会比现在的中场队员弱,在比赛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也能成为咱们进攻的手段……”

戴振国说不下去了。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不再寄希望于这些苍白的劝说上。说不定郑指导有他的考虑和想法,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球队好。问题是,他的这些考虑和想法也许会给球队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也许会伤害到球队和俱乐部的利益。

老教练依然凝望着天花板不开腔。戴振国说的这些他都知晓,重点的地方他还记在他的笔记本上了,象高劲松防守凶悍动作简练这些优势,还是他最先提出来并且得到大家认同的事实。可昨天晚上他整宿都没睡好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他甚至还半夜里爬起来一个人看了许久的比赛录象,直到隐隐约约听到度假村附近农家里的鸡叫,他才最后拿定了主意——更适合高劲松的位置,就是做一个随时准备上场的替补。

“因为他没有速度。”这就是郑昌盛的理由。他没理会准备跳起来说服他的戴振国,继续说道,“他没有速度导致的是——他不能有效地突破……”

这确实是昨天晚上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他们记得高劲松的远射,也记得他的传球和组织,还记得他的防守,可谁都没注意到他的突破能力。他们都记不起来在这么多的比赛里高劲松有没有象样的突破了。每个人都皱起眉头仔细回想着过去比赛里的点点滴滴,期望能找出反驳郑昌盛的例子。可他们都失望了。在他们的记忆里,高劲松似乎从来就没表现过自己带球突破的能力,连在平常的训练里都很少看见他盘带过人。

“其实我们也可以不需要他的突破能力……”戴振国说道。但是他的语气一点都不坚定,这个理由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中路突破是最直接也最有威胁的进攻办法之一,假如两名中路球员都不能带球突破创造机会的话,那么对手的防守就会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加从容,而边路的陈明灿和马成这两名老队员又肯定不能在一场比赛里反复不断地来回冲击——即便对手给他们机会,他们的体能状况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所以我们不能替换现在的中前卫。”郑昌盛说道。对于高劲松的这个新出现的缺陷,他也很苦恼。哪怕高劲松在速度和突破这两项里只缺一样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作为主力。但是,现在也就只能这样了,让他继续作为球队的一支奇兵坐在替补席上。假如明年他还有机会继续执教这支球队的话,他一定会专门指点一下这个年青队员,让他的能力更加全面一些,也会让他展露头脚的机会更多一些。当然,他现在也能把高劲松作为主力队员放到球场上去,就象戴振国说的那样,不会突破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他不愿意这样做。在他心底里,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既然球队靠着原有的阵容和战术就能走到现在,为什么还要改变呢?谁又能保证,这种改变就一定能带来胜利呢?既然谁都不


状态提示:第二章(2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