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刀下留情。放牛一条生路。情急之下他又一次扑通跪在地上,以父子之情替老牛求一条生路,他以孝子之心感恩戴德地说:“父亲,孩儿自落地后就感知父亲对三儿要比对两个哥哥更疼爱有加,三儿是知恩图报的人,从无违背父命,但今天有一事相求,”
父亲听了呵呵地笑将起来,用手拉起小三的胳臂。宽慰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家人不说二家话。三儿有事直接说来便可,无来相求一说。”他又道,“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亲是孩子当仁不让的第一师长。我们海边人家居住分散,求学不易。为父身担两责,亦父亦师。你小三的学识人品如果要有人担责,我一肩挑了。”父亲话匣子一打开。儿子孩提时代的精彩段子俯即是,他道:“自你呱呱落地后。我们就发现你跟老大老二不一样,特别地好带。国人有个说法:三岁看到老。跟你说个事吧,你也许还蒙在鼓里咧。在你一岁多时,我们在你周围摆了一些锅碗瓢勺和用土布做成的猫狗小玩具,还有一本旧书。你妈和我逗着你选一样东西,你的小手一下就将书抓在手里。我和你妈心里嘀咕:这孩子前世是读书人家出身啊!果不其然。在你长大后。你的第一爱好就是。一个海边的渔农之家哪又那么多书给你看呢?正在犯难之际,你妈一拍大腿道:有了!天不误人,人自误。你妈家的祖上算得上乡村书香门第了。她为了你,将姥姥家的书都搜罗来了。你姥姥家的人还说你前世肯定出在官宦之家。唉,普通农家子弟。要经过多少转世才够上你的境界喔!天机不可泄漏矣。”父亲又宽慰地笑着说:“读书与不读书就是不一样,‘一读两制’,在我们家就是这样。哈哈”…
小三专心地听着父亲的谈话,希望事情有所转机。此刻听到父亲嘴里突然冒出一个陌生词语,他不由得紧张起来,怕失去机会,急切地问道:“父亲,你刚才说什么?‘一gu两制’什么意思?”
“不是一gu两制,是一读两制。”父亲道。
“一读两制?”小三仍不解其意。
“父亲道:“打个比方,在我们家,你与你妈是书香门第出身,套用老古话,读书不为做官是为做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食和书性矣。就是说除了吃饭就是博览群书。读书已成为你们生命的一部分,而生命是传承的。所以你与你妈虽投身在普通人家,但言语品行举手投足就是与我们不一样。不读书的人,就像我与你大哥二哥是另一种制式。硬生生地不一样。所以叫它“一读两制”,一读书立马产生二种不同制式的发展道路……”
“原来如此。”小三心里嘀咕道,父亲虽半生浪迹海洋,打鱼为生,但他因为有信仰(出海的人需要天老爷保佑),所以言谈间总是不经意地露出醍醐灌顶的智慧。“父亲,今朝我们不谈读书,我有一事相求,”小三转入正题。
“所为何事?为老牛?”
“是的。”
“说说你的理由,如果能说服我,就照你的办。”
小三崩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松一下,他开始述说他的观点:
“难道我们不能对行将就木的老牛换种方式,让他体面的走,有尊严的走不行吗?非要让他四马分尸,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就因为他是个动物,无反抗之力,我们可雪上加霜地任意处置,完全不顾一条生命的感受?”
父亲听了小三的话沉默不语,不是没有想法,儿子的话深深地触动父亲的心扉。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生命的规律使然,人不能违背规律,应善待规律。想到牛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但他曾经为我们家出过力,将他的青壮年献给了我的土地,我的家……再说我一个靠海吃海的打鱼人,现今在岸上也有一份产业,说啥也有老牛他一份苦劳啊!
父亲哑然失笑,脸上神情开始严肃起来。但他讲话的声音仍然十分地宽厚,他道:“三儿,你的话有一定道理,继续说,我想听——”
小三没有心思顾及父亲的面子,他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付痛不欲生模样,让人觉得怪可怜的一个孩子,其实他是在为老牛悲哀。
从父亲内心讲还是为儿子此举点赞,俗话道:“天下同心”。老牛要被宰,当牛肉卖,的确对牛不公道;但世界就是如此现实。我们不是在天堂里,到处莺歌燕舞。我们是活在血淋淋弱内强食的江湖中,普遍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弱者仰人鼻息,强者则欺行霸市。为所欲为,以天下老大自居。善良的众生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
小三不想讲什么大道理来打通父亲的关节。他认为这个世界道理归道理,现实归现实。一码归一码。理想不能代替现实,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但精神不能当饭吃。用精神信仰解决吃饭问题肯定不行。吃饭还是要靠种田解决。所以西方有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桥归桥路归路的说法,这叫各得其所。如果硬要搅在一起。用别的什么来统率一切,非出乱子。这就是大道理管不住小道理的原因。人是现实的人。开门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