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不那么纯真的年代>第二十章 商业链条(一)

对于张十三先上车后补票的决定,林妈妈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已经对这些光怪陆离的事情见怪不怪了。

之前她在洛山一中任教的时候也没少搞盘外招。

就拿“尖子班”来说吧,这中教育方式非常明显得违背来有教无类的原则,政策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但是又不能不搞,否则就干不过别的学校,也不能让家长们满意。

那怎么办?只能换汤不换药搞一个奥赛班出来,美其名曰是一种兴趣班,然而奥赛班里一个参加过奥赛的都没有。

反倒是倒是高考的时候,全校百分之九十的本科生都出自这里,为此还的到来教育局的表扬。

所以想出成绩,就得有舍得一身剐敢把学生拉下马的勇气。

对于即将成立的北商大学黄海学院来说也是这样。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于符不符合规定,那是另外的事情。

况且比起成立一所民办院校来说,申请成立一个院系的过程要简单的多。

再加上上面还有邓利民的助力,只要手续没问题,合作办学项目想通过申请还是比较简单的。

然而很多时候好通过并不代表好操作,整个过程中最麻烦的仍旧是前期的各种筹备工作。

想要尽快成事,那么行动是一定要走在政策前面的,宁可浪费精力让文件等公章,也不能按部就班让公章等文件。

毕竟依照眼下的办公效率,真要是按照规章制度一步一步申请的话,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学生都毕业了批准文件还没申请下来。

好在现在国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还没有后世那么规范,眼下张十三的做法并不算是太出格。

毕竟连很多国内知名院校都在无证驾驶,就算想要杀鸡儆猴也杀不到黄海学院的头上来。

——————

在天朝,一个富人想要行善事的方式不外乎是修桥铺路建学校这有数的几种,其中建学校是最高大上的一个。

但是这些善举中并不包含建立私立学校,抛弃花里胡哨的包装之后,私立大学说白了就是一门生意。

既然是一门生意那就不得不说到利润,哪怕顶着非盈利的帽子,也只是当o子立牌坊而已。

一所学校想要赚钱,那么方法简直不要太多,甚至可以说每个涉及到钱的环节都能抠出油水来。

好在张十三早已经过了往怀里搂钱的阶段,只要能保证不亏损,他还是很想把黄海学院做成一个良心大学的。

毕竟黄海学院仅仅只是新家校通集团中一个相对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真要比起盈利,还真不一定比的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和“七色阳光早教”这两个现金奶牛。

对于新家校通,张十三期望是将其打造成为教育届的“河底捞”。

想要完成这个目标,那么首先就要搞明白河底捞到底是因为什么成功的。

人们对河底捞的印象几乎都集中在其热情的服务上面,绝大多数人甚至认为河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热情的服务。

但是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热情的服务仅仅只是河底捞的一个优势点,还达不到形成竞争壁垒的成都,只要竞争对手想学,这一点是很容易被模仿的。

河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公司涉足来整个火锅全产业,打通了整个餐饮链条,

通过严格控制食材的品质和价格风险、建立完善的培训和管理体系,来给顾客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

你敢相信一家火锅店旗下竟然有一个装修公司吗?河底捞就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覆盖全球的四百多家门店之外,河底捞的关联公司还包括提供火锅底料的颐海国际;

负责原料供应和物流的蜀海集团;发展装修项目管理的蜀韵东方;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咨询服务的微海咨询;以及致力于餐饮服务研发的红火台和讯飞至悦等等。

可以说河底捞明面上只是一家连锁的火锅店,其实背地里早已经串联起包括食材批发、底料供应、人力资源、装修设计、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

最牛逼的是这些关联公司还并不仅仅服务于河底捞一家企业,他们中的很多甚至都已经渗透进了竞争对手的地盘。

就拿先于母公司在港股上市的怡海国际来说,其生产的底料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十是用来供应河底捞的,剩下的一半则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流向了c端的家庭餐桌以及少量的b端厨房。

也就是说很多小型火锅店连最核心的底料都是采购自河底捞这个竞争对手的,他们除了搞差异化经营,还有什么资格竞争?

这套体系从最开始各项成本都比较低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可以说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独特的管理结构也成了河底捞在火锅届的竞争壁垒,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其他品牌很难复制它的成功。

当然很难复制并不代表不能复制,起码张十三就给抄了个差不多。

虽然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张十三没有特别远大的目标,只是想做教育挣点快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七色阳光开始发展连锁的时候就或多或少的带上来河底捞的影子。

而且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两者的模式也是越来越接近,甚至得益于张十三重生者的优势,新家校通的在某些方面还要做的更好。

比如河底捞坚持全自营不加盟,七色阳光也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商业链条(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