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华佗本身能力之外,他还有可能给殷丞带来的好处就是他以后培养出来的弟子,如果能够辛苦数年或十几年,华佗的弟子会成为殷丞很大的臂助。可惜,这点对殷丞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数百人的小集团,怎么看都不需要几十名郎中吧。
等到殷丞的实力、势力扩大之后,也许他会需要很多郎中,可需要郎中就只能等华佗辛辛苦苦地培养出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天下郎中多得是。虽然技术可能差点,但寻常病痛完全能够对付了。这时代郎中的地位可没法和后世那些医生相比,只要当权者一声令下,在他控制的范围内,绝对有能力把所有的郎中召集起来替自己服务。通常情况下,这时代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
想通了这些,殷丞对华佗的崇拜也减轻了许多,戴在华佗头上的神圣光环,轻易地被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给打碎了。
华佗的事还只是小事,对殷丞来说,怎么解决眼下的困境才是关键,其他人可帮不上他的忙,殷丞只能自己想办法处理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殷丞想到了一个壮士断腕的狠招。
和古代人不同,受过现代教育的殷丞,对保护妇女儿童还是很上心的。那些孤儿殷丞不愿意驱赶,那些难民的小孩殷丞也不好意思对他们太过严苛,要下手就只能对那些难民下手了。殷丞对人性的把握还是有一套的,古时候一旦遇到灾荒,很多老人为了能给自己的子孙多留一点活命的机会,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性命,这种事虽然不能说常见,但也绝对不少,殷丞想出的办法就是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的。
殷丞让李重出面和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些难民进行商谈,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无法继续承担他们这些人带来的压力了。如果只是告诉他们自己的困难,在生存压力面前,这些难民未必肯放弃殷丞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殷丞也没想得那么天真。他给那些难民指出了另一个希望,他让李重告诉难民们,如果他们继续跟在殷丞的后面,在不得已情况下,殷丞只能彻底抛弃他们,无视他们的生死了。如果他们能自寻出路,不再继续给殷丞增加负担,殷丞愿意替他们照顾他们的孩子。也就是说,殷丞希望难民把他们的孩子留在殷丞这里,他们则该去哪儿去哪儿,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李重带来的提议在难民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提议确实可行,这些人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了,殷丞等人算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如果按照殷丞说的办,起码他们的孩子能够生活下去,而少了这些小孩的负担,他们这些人生存的机会也会大上很多。可如果不按照殷丞的建议,殷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肯定会舍弃他们,那样的话很可能连他们的孩子都保不住。选择听从殷丞的吩咐,其好处显而易见,不过他们必需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这也是他们迟迟不愿下这个决心的原因。
难民们经过痛苦的抉择后,最终同意了殷丞的提议,他们把生的权力留给了自己的孩子。当然啦!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很好地生存下去的理由并不是殷丞,他们相信的是华佗,殷丞目前的名望和华佗比起来相差得难以估量。
只需负责这些小孩后,殷丞还是能够承担的,只要好好计划一下,坚持到目的地并没太大问题。殷丞清点了一下,孤儿加上难民的小孩,正好是八十人。对这些儿童,殷丞可不想放任自流,他决定另组一队,还很没创意地取了个名字叫‘童子军’。
对这个童子军殷丞还是很上心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现在殷丞指挥的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洪谷村的村民,另一部分就是项书和钟离煌那群人。事实上,殷丞对这两部分人并没有完全的支配权,项书和钟离煌就不必说了,他们和殷丞之间的主从关系连殷丞自己的糊里糊涂,至于洪谷村的那些人,真要发生什么利益冲突,殷丞可不觉得他们会无条件支持自己,连平时关系很亲密地董想等人,殷丞也没那种绝对的信心。理由还是那个,殷丞不是英成。
殷丞是打算把这些童子军当作自己的亲信来培养,既然有这种想法,那童子军的领队就很关键了。看遍左右,和其他两个团体完全没有瓜葛的只有两个人,华佗和卞喜。
-- ** adlb__id = "93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