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我的东海我的家>第四十七张 石库门的新春
铅笔,还有橡皮擦。

大年三十晚上,我刚给他发了100块钱,清清比我大方,随手递给他一个1000元的红包。

“那,你想要什么?”我也有些难受,毕竟,这是儿子来东海的第一个春节,而且,以前在老家,每年,我们去哪拜年,都会带上他。

“算了,有好吃的带点回来。”儿子对着我们挥挥小手,嗓音有点沙哑。

“没问题,清清老婆,走吧,咱快去快回!”

我赶紧拽着清清出门,害怕儿子反悔。

“小睿,老爸做的菜,在冰箱里,你热一下。”清清打开我的手,对着儿子,又啰嗦开来,“米饭在电饭煲里,我刚做好的,还有,碗你就不用洗了,姐姐回来洗,听到了吗?”

“嗯,听到了,姐姐。你们快走吧。”

儿子手上拿着笔,头低着,看着作业本,大声的说。

这小子和我一样,最喜欢去接亲人,不爱送别的场面。

“好的呀,那,我们走了”清清还想说什么,我心一横,一手提着东西,一手搂着她,一步跨出了家门。

你干嘛拽我啊?在车里,清清坐在副驾驶位置,不满的说。

没什么,我怕小睿撵路。

我注视着前方,踩着油门,淡淡的说。

这奔驰车,我还第一次开,无级变速,不像手动的桑塔纳,还要经常脚踩离合,换挡。

也是哦,才9岁不到吧?小睿。清清想记住儿子的生日,她问。

嗯,5月的一半满九岁。我回答道。

然后,就是沉默。

过年了,街上车辆少,有的人回老家去了,也有的人去外地旅游了吧?

所以,车很快到了鹿湾区,爷爷奶奶住的地方。

从停车场出来,我和清清拎着大包小袋,走在复兴路上。街道的两边。都是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有些树叶已经变黄,冬日阳光温柔而慵懒的穿过树叶的空隙,感觉是红黄绿三色的融合,有些晃眼。一道道彩色染过的光线,跟着飘落的树叶悠悠落下,一地的五彩缤纷。

清清带我拐过街角,又别有洞天。

我首先看到的就是是传说中的石库门。

过街楼的门顶端,是立体的灰白色圆拱形石门。

在圆弧拱起的内部,是十一个很短的方形水泥锲,镶嵌在上面。

紧接着,是左右对称的两幅水泥雕刻。

雕刻的外端,是齿状的植物卷草纹样,中间则是两条龙头昂扬向上的东海蛟龙。

龙爪下部,是内缩和嵌进的长方型石匾,上面有隶书的“东海邨”三个大字。朴素而庄重。

到石门快结束实心的门楣部分,两端都是很立体的突起。石匾下来的门楣上,雕刻着牡丹和竹子。接着是左右两只百兽之王华南虎,栩栩如生。

在门的空心部分的门楣则是中间被凿空的,有四道条纹的石柱。

门的底部,是实心的青石墩,坚固的拱卫着石门。

看我有点考证的意思,清清就耐心的给我当起了导游。

“军军,听爷爷讲,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也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呢。”

“哦,不知道鲁迅先生,住过石库门没有?”**一大会址,我曾带儿子参观过。但别的,我就不了解了。

“啊,这个阿拉也搞不清爽哩。”清清脸红了。

“没事,我就是随便一问。”我有点后悔,让我清清老婆尴尬了。

“无要,阿拉帮侬问问阿雅”,清清温柔的说,问问爷爷就清楚了。

走进里弄的大门后,里面是分成两边的欧美连排式两层砖木建筑。在分开的两条长长的建筑基线的上方,又有三个里弄大门式样的圆拱形石门,只不过,没有雕刻,牌匾上也没有题字。一条

里弄的上方,是云层较厚的天空,淡淡的阳光照下来,被里面的三个石门分割开,感觉阳光和天空也被住户分到了一小块。

两边的砖墙上,隔一段,就有一盏圆盘罩的老式汽灯,间或还有一个吊挂的长方形的圆柱状红灯笼(不是北方的椭圆形的红灯笼)。

花灯初上时,里弄一定很优雅,很美。我自言自语。

是的呀,老漂亮了,晚上的时候。我老是感觉到江南水乡的宁静,又觉得是在欧洲的街道徜徉。清清一脸陶醉。

在里弄最后一间,清清说到了。

我抬头一看,也是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的两层建筑。只不过,整个里弄包括爷爷家的所有建筑都像翻修过的,砖和水泥是新的,灰尘都很少;木门上的油漆还没干。

“姗姗乖囡,你来了,我这就下来开门。”

二楼英式建筑阁楼上的“老虎窗”边,一个花白头发,精神矍铄的男人微笑着打招呼,老人慈眉善目的,个子看样子在170以上吧。

“爷爷,好的呀。快点”清清招了招手,一半温柔,一半命令。

“哈哈哈,好,好,好”爷爷似乎一点也没察觉到。我家清清的无礼,对着楼下大声喊,“老婆子,听到了吗?快点下去,给姗姗开门。我也马上下来。”

门开了,一个很有气质的女人满脸温暖的笑容,岁月让她头发花白,额头上的皱纹也有些深,但那掩不住的是依稀的美丽和风韵,脸上的轮廓,像极了我的准岳父,张叔。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张 石库门的新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