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逸昶再次回到长安,相距上次离开,已将近五年之久,他心中感触许多,不过最主要的是终于可以再见想见的人。青儿,武媚……五年不见了,雯慧……上次离别也是数月,你们都还好吗?还有弘戒大哥,秦伯……
他很想马上去找他们,不过首要之事,是入宫见皇帝。马上就能见到这个中国历史上评价极高的唐太宗,心中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李勣带着两千军士来到长安正南的明德门,让军队在城外扎营等待,便领着孟逸昶众人进城,一路穿过朱雀大街,进入皇城。孟逸昶见那守卫的羽林军分东西两侧林立,威仪整齐,豪华高耸的城楼一直向内绵延,不愧是大唐皇城的壮观气势!众人沿着宽大笔直的走道,一直来到了太极殿前。
“皇帝有旨,喧李勣将军,韦挺、孟逸昶、独孤谋四人觐见。”一位太监站在殿门前,用极细而又响亮的声音喊道。于是李勣便带着三人一同进入太极殿。
朝堂之上,约有二三十名官员,按文武之别分两侧站立。进入大殿后,走到御前,李勣等人便跪拜参见,孟逸昶不太懂这些古代的礼节,只好跟着李勣他们照做。
“李将军,快快平身……”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殿上传来,正是那唐皇李世民。众人谢过后起身。唐皇又道:“自从我大唐击败突厥擒获颉利可汗以来,西域各国皆仰慕大唐国威,愿意归属我大唐。然而近年来薛延陀部夷男蠢蠢欲动,不仅占据北疆漠北大片草原之地,仍是贪心不足,屡屡侵犯吞并西域疆土,挑衅大唐国威。朕欲设立安西都护府,震慑薛延陀,抚慰西域各国,保卫中西要道,巩固大唐西北边防。朕这次派遣李勣将军秘往西北之地,正是巡查薛延陀和各族国情,落实设立安西都护府之事。岂料那夷男嚣张跋扈,公然袭击唐军,险些让我大唐失一国柱矣!幸亏天佑大唐,李将军得意化险为夷。”
李勣禀奏:“陛下,臣此次能逃离险境,全仗这位孟逸昶先生。他不仅武艺高深莫测,自如来去于万军万军之中,还有逆天之神通,让我军在重重包围中毫发无损的金蝉脱壳,更有过人的智谋,瞒天过海让敌军空守山谷十日,让我军得以全胜敌军,生擒拔灼。先生之能,可谓神变莫测,臣领旨,今日已经将这位孟先生带来上朝面圣。经李靖大将军和臣的劝请,孟先生愿意为我大唐效力,实乃幸事!”
李世民看着孟逸昶,道:“前些日子朕便从奏报中得知先生之才,更知先生乃前国师袁天罡弟子,朕心甚慰。不知先生可愿意为朕效力?”
孟逸昶回道:“陛下,李将军谬赞草民了,臣虽是国师弟子,但并未学得老师才能之一二,只是粗懂一些武功罢了。不过我既为唐人,能为陛下效劳,荣幸之至!”
李世民大笑,道:“甚好甚好,朕得先生,如鱼得水。方才朕之所言,薛延陀屡屡生事,不知先生可有对策?”
孟逸昶笑问:“陛下,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薛延陀国情如何,我军和薛延陀,又各有何优势和短处?”
李世民答曰:“薛延陀部也原是我大唐之盟友,曾和大唐共同伐灭突厥。怎奈突厥灭亡后,薛延陀部迅速占据原突厥北疆之地,并多次拉拢和合并原突厥残部。夷男狼子野心,数年来已集结精兵二十万,意欲取颉利而代之,成为草原新霸主。薛延陀部兵力多为本部士兵及收编突厥降军,善于草原上的奔袭作战,又位于漠北之地,讨伐实为不易。我唐军虽为决战突厥,也建立了善于草原作战的铁骑,然大战之后,也急需修整补充,国力也尚需恢复,故而这两年来,大唐对薛延陀部之策,一直是安抚为主。”
孟逸昶听完,略作沉思,便道:“陛下圣明,深知战事胜负不仅需依靠军力,还需仰仗国力,二者皆不可偏缺。我有十策,其中富国之计三,强兵之策四,邦交谋略二,最后一策,乃奇兵之道。”
李世民大喜,道:“先生请将,愿闻其详!”
孟逸昶道:“陛下乃千古圣君,贞观十四年来,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重贤任能,虚怀纳谏,如今可谓水利农业振兴,民生富裕。接下来,更应重商兴商,重兴丝绸古道,与西方各国通商,并设立商税,增强国之经济。此为富国计一,重商。”
“西域地处边陇西陲,距中原路途遥远,凡有战事,军粮调配极为不便,且长途运输消耗人力物力不计其数。陛下可在西域驻军周边设屯田区,以惠民政策迁徙百姓开辟洪荒、广拓农田,士兵无战事闲时亦可耕于农事。如此便可大大节省运粮之消耗,同时使无田百姓得到农田耕种。此为富国计二,屯田。”
“急征重敛使民流亡,轻徭薄赋则使民安。经年战事,源于国力支持。打仗,本质便是打钱粮。凡强国之道,必先富民。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此为富国计三,藏富于民。”
“颉利战败,残部西逃,原突厥部落贵族大多归顺大唐或薛延陀。归顺大唐者,多数南迁进入大唐国境,贵族也长居在长安城内。陛下可恢复他们世袭身份,分封北方草原土地。让各部族作为大唐北方屏障,抵御薛延陀部。如此,即便薛延陀欲开战事,则无法直接攻击大唐国境。让各贵族统领,作为大唐北境的军事缓冲地带。此为强兵策一,以胡御胡。”
“与西北设立安西都护府,布置边防重镇,驻扎军队,以屯田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