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感通者>52.藏在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蒋玥嘉的声音透着好奇,“辅导师究竟是个怎样的职业?”

你都已经问出来了,朱谨和艾媛烨心想。

“嗯,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陆,“你觉得心理辅导是干什么的?”

“对解析者来说最主要的当然是人格梳理啦,另外还有心理测评,帮你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什么的。”

“嗯。”陆启文点点头,手指灵活地将蔊菜撅成几节,“这确实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我一直觉得辅导师还有更重要的职责,比这些表面工作都重要。”

他想了想问,“你们知道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跟什么打交道吗?”

“不是……人吗?”龚涵问。

“病人。”林域说。

朱谨:“……”

“像我们这种容易‘生病’的人。”蒋玥嘉替林域解释道。

“这么说也没错。”陆启文笑了,“但你知道为什么你们会生病吗?”

所有人:“……”

大家心想,你是给我们来上课的?

“当一个人心理出现问题、做出过激行为时,大家常说‘他失去了理智’。这种说法其实不完全对。”陆,“我们姑且称‘他’为病人,虽然我不认同这个说法。我们在很多案例里发现,病人做出的这些‘过激行为’大多是经过严密思考、甚至逻辑推理的。”

“比如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例,作为解析者的病人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但大部分时候她都是个很好、很正常的同事和妻子。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丈夫出|轨了,虽然丈夫道歉并保证不会再犯,但她没法真正安心。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他们还有个七岁的儿子,希望能永远维持这个家庭是她最强烈的愿望,后来她告诉我,那段时间她变得特别害怕改变,恐惧那些容易消失或流逝的东西,但又无法诉说。一方面,她力求完美,要求自己不做错任何事,希望丈夫会更爱自己,另一方面,她又强烈渴望能确保丈夫没有再犯,但一个人不可能随时随地跟踪对方,就算请私人侦探,侦探同志又怎么能保证对方脑子里没出|轨呢?”

周围一片安静,女生们仔细倾听着,手里的活儿也停了下来。

“她想‘我需要一个随时随地能知道对方心里真正在想什么的办法,这样不仅能知道他有没有出轨,还能更懂他的心。’”陆,“于是她想到了解析器,企图篡改解析权限,而且差一点就成功了,当然她最后被送到了我这里。心理治疗时,我问她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你们知道她是怎么回答的吗?”

陆,“她回答‘知道。’她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但还是要做,因为如果不能确保丈夫在她身边、确保这个家庭能继续幸福下去,她就没法安心工作、没法正常生活,一旦失去了他们,她也没了活着的意义,剩下一切都不重要。她想过阻止自己,但失败了,于是她对自己说‘我必须这样,否则在可能被抓住坐|牢之前,我已经死了。’她对自己想要什么、能承受什么有着无比明确的理性认识,所有行动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考虑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说她丧失了理智。”

“比起激|情犯罪,解析者和感通者更容易出现我刚才说的案例中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情感因素导致。”陆感比你们想象中更重要、更复杂。在人类的思维定势里,智力和理性往往是人类行动、人生目标的决定因素,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观察里,情感才是那个最终决定因素。”

“不会吧。”

话一说完,就有人质疑,这实在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怎么可能大家都用情感做决定?

“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艾媛烨看着对方,脑袋微微倾斜,“一些重要的决定还是靠的理智吧。”

陆启文向她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我的意思不是理性不起决定作用。”

在大家的注视下,陆启文处理完最后一根蔊菜,拍了拍手,“人们做决定是个非常复杂的机制,其中起作用的不是单一因素。理性之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很深,是因为它发挥作用的时间和跨度很长,几乎伴随整个决策过程,正常人做决定当然要靠理智,这点也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但在任何决策中,都会涉及最终决定因素,也就是当我们考虑了能想到的各个方面后还不能下决心时,最终促使我们做决定的那个因素。我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个很好的升职机会,但需要调去外地,你很纠结,既舍不得这个机会,又不愿离开熟悉的地方和家人朋友,那么最终你会怎么决定呢?”

陆启文眨了眨眼,“你可能会放弃,原因是恐惧,尽管理性告诉你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他问题都可以慢慢克服,但你心里很害怕自己做不好,担心会丢脸、会被赶回来,这份恐惧的情感才是促使你做决定的最终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比如抓住这个机会,因为你渴望光鲜亮丽。总之,我想说的是,在人的基因里,情感的‘影响力’和‘地位’绝对高于理性。”

“我们辅导师每天要处理的都是这些情感,日常生活带给你的情感、搭档带给你的情感、伪装人格带给你的情感……尤其是其中你自己没法处理好的那部分。”陆择好的一大盆菜放到旁边。他身材修长,却丝毫不显瘦弱,躬身时肩背两臂的肌肉恰到好处,他做完这一切,问她们,“还有要择的菜吗?”

陆启文笑得如沐春风,一扫


状态提示:52.藏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