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大国重器>第三百四十九章 设备改造

贾伟等设备公司员工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以迎接下周的考核。而在精密设备车间内,周英祥等八级工老师傅们也在紧张地进行着设备改造,以满足企业开工需要。

新华机床厂搬迁期初,本着节约成本考虑,曾打算继续大量留用原有设备,淘汰少数老旧设备,少量添置数控设备,小幅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

结果在转让纯平显像管技术中心,中华制造收到了大笔转让费。资金充裕之下,公司花钱不再像原来那么束手束脚,可以投入更多资金购入更多精密制造设备。

公司倒是想从国外购入先进生产线,只可惜没人肯卖。

ibm等公司,可以帮助中华制造购入高精密小型实验室设备,但是对于协助采购大中型先进数控设备的要求,则是一口拒绝。

没奈何,中华制造只能花费三亿多人民币,从国内厂家购入了大型龙门式双交换台加工中心、大型卧式加工中心、大型数控车床、大型数控铣床、压铸机、数控滚齿机、数控插齿机、数控磨床等各种数控设备。

总数量达到七十余台。

由此可见国产数控设备之便宜。

这点投入,若是用来购买进口设备,也就能买个几台,双方的价差达到了十倍以上。

便宜是便宜了,性能的差距也实在是大。

像进口设备,基本都采用了多轴联动,国产的最多只能做到三轴,一次成型能力差。

此外,国产的数控设备多采用步进电机,精度差。

还有,国产的数控机床完全没有床身温差补偿系统,对于加工中升温导致的精度变化几乎无能为力。

其他还有诸如转速低、给进速度低、功率低、稳定性差等等缺点。

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国产数控机床,不,不只是主控机床,而是绝大多数高精度机床的主轴精加工、主轴箱精加工、导轨精加工等,全都是采用手工方式加工出来的,精度一点不比进口设备差,可是零部件差异大、无法互换,坏了就只有再磨一根。

这就导致设备的制造缓慢,一年也就能出两三台,交货时间不稳定。

这点尤其让白云天头痛。

他本来有很多想法,希望由厂商代为完成。可是设备企业卖的现货,都是很早就做好的成品。要做设计改造,厂家起码需要用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交货。

所以他也懒得把希望寄托在厂家身上,有什么就买什么。

设备买了回来,再自己来做改造。

改造的首要环节,就是用自己研发制造伺服系统,来替换原设备的步进系统,提高设备精度。

在白云天拼出五轴加工中心以后,伺服电机的核心精密部件已经不再依赖手工,周师傅他们只需要专心于其他易加工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设备车间已经能够每月提供一百余套伺服电机,基本满足自用需要。

经过这番替换,这批数控设备的精度陡然提升了数倍。

就拿采购的那几台大型数控卧式车床来说,原来的加工精度只有0.03到0.04。更换了伺服系统与控制系统以后,加工精度立即提高到了0.007,与国外设备同级。

第二项改造,是在机床床身关键部件,加装了测温元器件,将其温度变化随时传递至主控系统。根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对加工控制做细微调节。

这样一来,数控设备的加工稳定性也大为提高,长时间使用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度。

这两个改进,对中华制造来说很容易实现,但对国内机床厂家来说,却难如登天。

原因很简单。

伺服系统的电机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国内普遍制造能力有限、高精度设备大都采用手工制造的情况下,很难大规模运用,除非他们也制造出一台高精密五轴加工中心。

而电机只是一方面,还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最重要的,是伺服电机的驱动程序,以及温控补偿的系统程序。

这两个涉及的是算法!

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处理温度变化对机床加工精度、稳定性影响的经验,光靠脑子想,是编不出来的!

说穿了,就是积累不够。

这两点,除非国外相关制造商公开数据,否则国内厂家没法一蹴而就,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和经验,才有可能解决。

这些东西,白云天都有,所以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就像他对压锻机的改造一样。

目前的压锻工艺有冷锻、热锻、温锻、等温锻、复动锻造等多种工艺。

这些锻造工艺,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

为了综合它们的优点,去其糟粕,国外也在研究复合精锻成形技术,其中以德国取得的成绩最大,代表了当前全球复合精锻工艺的尖端科技水平。

可是看似很难的复合精锻工艺,在白云天面前就毫无秘密。由于这种技术主要是工艺的改良,对设备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周英祥等八级工们对设备做了小幅改造,很快就成功总结出了冷温复合精锻成型工艺、精密辊锻-模锻成型工艺。

虽说为了担心引发轰动,白云天稍微作了一点保留,没有超过当前的技术,但只需对工艺再作改进,就能很快突破当前极限,达到极高的精度要求。

高精尖什么的,在他面前都是浮云。

对他来说,难的是基础制造能力。

比如说原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九章 设备改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