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镇守朔方郡,将一应兄嫂皆都接到了朔方郡自己的府邸,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不过赵云可也没有闲着,曾经李宣对他说过的一些朔方郡的经营方略,他逐条实施着,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水利建设。
朔方城地处后世的河套地区,这里是黄河故道,土地肥沃,可是为什么这里一直没有发展呢?因为这里缺水。不同于南方的河网纵横,这里可以利用的河网一条没有,附近的河倒是有一条,可没人敢用它灌溉,为什么,因为那是黄河。黄河一直以来都以水流湍急著称,别说是开个口子灌溉了,每年都要修建堤坝,却还是会被经常冲垮,坍塌,然后大水就会将附近的城池村庄冲毁。
多少年也没有人能想出什么办法,可是赵云向太尉府上书的一条奏章却从此改变了这一状况。刘宏的太尉在段颎被免后,便换成了刘宽。刘宽在见到赵云的奏章后,大为欣喜,在第二日的朝堂上将此事奏请刘宏下旨。
赵云的奏章是什么内容呢?军屯。赵云要在朔方郡屯田,对于这样的政策大汉早已经实行过,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军队驻地的不断变换,这一政策逐步被废,因为这一政策有与民争利的弊端。
一个地方只有一亩地,本来可以养活一个百姓,可是军队来了,要分去一半搞军屯,那这百姓就很难活下去,而来的军人还要利用手中的一切关系权利将百姓的那一半再分点,百姓更加难以活下去,就会逃走,土地成了军队的,然后军队里的上级军官再利用权利侵吞下级的土地,更上一级的侵吞次上一级的,如此反复侵吞,最后土地便掌握在了少数高级军官的手中,他们在利用权利之便最后将土地变成了私田,供应自己享乐,朝廷没得到好处,还得想办法安置被侵吞土地的军人和百姓。因而这项措施便被逐步取消。
可是朔方郡不同,那里本就没几个百姓,土地面积却极广,这样便不用担心军屯过程中会出现的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赵云许诺给他三万屯田兵,三年之后便不用朝廷出一粒粮食。
可以说整篇奏章,只有最后这句话吸引了刘宏,对于这个赵云他是知道的,在幽州立了功的,可为了缓和与高句丽的关系,刘宏没有奖赏他,赵云对此却是毫无怨言,所以刘宏对他的印象不错。既然印象也不错又对自己有利,刘宏便觉得可以答应。
不过有个人悄悄的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那便是张让。刘宏也不好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直接问他原由,于是便暂时休息一刻钟,回到后庭询问。
“陛下,此人可是李宣手下的重要人物啊!”张让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的说道。
可刘宏似乎早忘记了那个已经死了几年的人了,毕竟李宣只是个中郎将。想了一会儿才恍然想起是谁,原来是说那个在乌桓后院搅风搅雨的家伙,刘宏对那人反倒也是印象很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张让哪里会不明白刘宏的想法,心中很是焦急,立刻补充道:“那李宣当年在幽州战死,陛下您可是根本就没有对那人进行抚恤啊!奴才担心这赵云如果手里有了过大的兵权之后,会因为对您的怨愤,而发生一些不测啊!”
刘宏不禁一愣,是啊,当年因为打听到那李宣没什么家人,为了给自己省去一笔开销,他不顾众文武的反对,硬是没有对李宣的功绩给予任何肯定,导致了李宣手下的一批武将纷纷上书太尉府请辞回家。这在当时也的确是让他有些后悔。不过这事都过去很久了,还会有谁老惦记着吗?自己可是听说在玄菟之战时,李宣手下的大将关羽也参与其中,可见那些弃官的武将,不过是逼着自己要封赏而已,他们哪里舍得真的离开官场啊。
刘宏想通了这些,便讥讽的对张让道:“别总觉得人都是你这样气量狭窄的人,无妨的,不过这事倒也不得不防着点,你有什么推荐的人没有?”
张让忙推荐了几个宦官阵营的官吏,抬头看向刘宏,发现他正玩味的看着自己,心中不禁有些不安,低下了头。
刘宏也没有怎么难为他,只是淡淡地道:“张让啊,你是朕最信任的人,你贪一点无所谓,天下都是朕的,朕给你的就是你的,可是你要谨记自己的身份。”
张让连忙磕头如捣蒜的告罪,刘宏笑了笑道:“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把河南尹何进叫进来吧。”
张让连忙退出大殿,看到殿门前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粗壮大汉,一脸虬髯、满面横肉,轻蔑的看着自己,心中不禁怒意横生,可是又不敢发作,躬身施礼道:“大人,陛下宣您觐见!”
此人正是刘宏的老婆何皇后的哥哥何进。
何进的妹妹终于被封为了何皇后,这对刘宏和何进来说都是件好事,刘宏终于可以摆脱其他的那些个家族势力的约束,找了个背景很一般的老婆,而何进呢,则可以借机飞黄腾达,这不,何皇后刚上台,他就被调入洛阳当了河南尹,这比起颍川郡守,似乎也就是升了一级,可那其实是天壤之别啊,河南尹就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市长,着实是位高权重啊。
不过何进上任之后才发现,光有个皇上做后台好像用处也不是很大,他也着实是举步维艰,无奈之下,他上书刘宏,将他颍川的一些故隶,还有一些颍川的能人异士统统招揽到自己的衙门里当差,这才渐渐地在司隶稳住地位。这些人才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荀彧荀攸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