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村第三生产队的队员人数相较于其他生产对属于中不溜的那种,但徐村的种地面积却在一群生产队中是拔尖的存在,地多粮食多,不然也不会被安排了不少的知青。于是乎,徐村的工分价值高,大概是六分钱一个工分,相较于其他生产队基本都是两分钱或三分钱一个工分,徐村的好太多。要知道,一个家庭一年挣的工分在扣除口粮所需要的工分后,剩余的关系到这个家庭这一年挣了多少钱,是哒,剩余的工分是用来换钱的。

不过,当然也有那懒惰的人,一年下来不仅挣不够基本口粮,分不到钱,甚至还要贴钱给生产队的。但更多的是勤劳的队员,一个家庭一年的工分不仅能拿到全部的基本口粮,还能分到钱,不过这个数目就不一定了,小到一二十块钱,多的就近三百。因为有的人十分勤劳,也有的人要懒上一点;有的是已经分家的一家几口人,劳动力不多,都数是小孩;也有的是尚未分家的十几口人,劳动力多,干活卖力气,工分也多……

话说回来,徐村今天召集队员们开秋收动员大会,这个主要是对秋收进行详细的安排,顺便再给村民们介绍一下新来的知青,也没有让知青上去讲话什么的,就露个面,就散会了就下地了,毕竟秋收时间紧迫,天气变化快,一旦下大雨,农作物就要遭殃,甚至可能减产,那时候还是纯人力劳动,而不像现在的半机械化或者全机械化那样速度快。杨蓁蓁几个人留下几分钟,由村里安排。知道是新来的,什么都不懂就让村里人带带她们,村里人虽然不太喜欢知青们,但也没反对,毕竟关系到来年的口粮,就赶紧带人去了地里。

杨蓁蓁早在昨天睡觉前就问好了林芳芳地里的情况,今天可谓是全副武装,长衣长裤,加手套,脚下是双旧布鞋,头上也备齐了草帽和口罩。倒是带着她的那个村民被唬了一下。带杨蓁蓁的村长徐长明弟弟家的大儿媳妇赵春华,为人爽利,性格好,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也是村里少数能和男人比肩能拿满工分十分的女性之一。

在去地里的路上,杨蓁蓁就和赵春华搭上了“嫂子好”拿出了几颗糖递给赵春华“今天麻烦嫂子了,我不懂地里的活,还请嫂子教教我,这几个糖嫂子拿回去给孩子吃。”

“嗨,这有什么,你既然叫我一声嫂子,我也会好好带你干活,你今天跟着我。咱们村现在是收地瓜的任务快完成了,也没有多少地的了,今天啊,咱俩就三亩地的任务,你才来肯定不会用锄头,咱们任务紧,我来刨地瓜,你来捡,把地瓜捡到筐子里,搬到田埂上,让人抬到生产队的粮食仓库去。”赵春华爽快的接过糖,一点儿也不含糊的说,“你们这些知青娃娃啊,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城里人不做跑到乡下来,你们又不会干农活,这不是瞎折腾吗。”赵春华随口抱怨到,她这是想起了之前的知青们第一次下地的时候把麦苗当作杂草给拔了,就心疼,一亩地才产那么点儿粮食,结果粮食还没长好就让人给拔了。

“你嫂子我快人快语,说话比较直,有什么不好听的,也别和我计较。”赵春华也知道自己直性子,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心里的话就一秃噜嘴的就说出来了,赶紧补充道

杨蓁蓁也很无奈,如果不是领导人的命令谁会放着城里不呆非要下乡呢,但她不能说出实情也不能抱怨“我知道嫂子是刀子嘴豆腐心,怕我们不习惯农村生活,但我们是为了响应领导人的号召下乡,来农村是来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的,就是来体验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的思想更加贴近农民,和你们一起建设更好的农村。”

“哎呀,还是你们这些知识分子会说话,换个人,说不定什么都说不出来,还被人当傻子呢”赵春华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两个人在路上聊着,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划分给她们劳作的地。

两个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下了田埂就开始干。杨蓁蓁开始也拔了几棵地瓜秧,没一会儿就没力气了,赵春华就照顾她不让她拔了,让她捡地瓜。捡地瓜的活可比拔地瓜轻省多了,也没有技术含量,就那老是下蹲,杨蓁蓁的腿和腰也受不了,重心都在腰以下呢。一上午,杨蓁蓁虽然累的不行,但为了追上赵春华的速度,也没怎么歇息过。赵春华不愧是能拿满工分的女性,中午结束后,两个人竟然收了一亩半的地(杨蓁蓁只把地瓜放筐子里,可搬不到田埂上,是生产队安排的运粮队的人自己下田搬的),这样下午就轻松一些了。

赵春华现在倒是挺喜欢杨蓁蓁的,一上午的劳作,虽然干的活轻省,但人家没干过农活啊!能吃苦耐劳,没有偷奸耍滑,为人勤勤恳恳,村里人就喜欢这样的知青:你可以干不多的活,但人要正,对村里人的态度放低一些,只要尽力了,谁也不会去嚼舌根说你什么。不然,还分什么知青非知青的记工分,这就是徐村人给的体贴和照顾。

就是有人爱作,这不刘梅和孙强那边又出问题了。孙强和刘梅也是在收地瓜。

孙强认为自己非常能干,认为自己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做什么都应该是手到擒来,对着那个村民特别不屑,还自以为隐藏的很好,只是人家不稀罕搭理他。拔地瓜他拔不动,就拿锄头挖,不听带他的村民的劝告直接挥锄头。好嘛,地瓜挖出来的都是坑坑洼洼的带了伤,要知道地瓜保持完好才容易保存,


状态提示:8.第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