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国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独裁与专政。
但是杨浩并不介意当一个独裁者,在这个起步阶段,只有自己大权独揽,才能让这个国家机器最高效率的运转下去。
虽然齐国的官员们比十几年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没有达到他完全放权的地步。
若是这个时候将重要的权利分发下去,才是对齐国的一场灾难。
看着在自己怀中再次熟睡的蒹葭,杨浩露出了一丝微笑。
洪武十三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齐国征苗人,平北蛮,一举奠定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齐国国力蒸蒸日上,让周边蛮族无比心生畏惧。
西方尚未纳入齐国领土的周羌诸部,也在大齐击退了匈奴强敌之后,派出了使者请求齐国的庇护。
西方部落的使者于冬至之前,赶到了长安城。
这些边远地区的落后部落,一路上震惊于齐国的强盛。
知道他们见到了长安城,无比惊叹于齐国的繁华。
这里对于这些尚且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的部落无疑就是人间仙境。
雄伟的城墙让部落的使者们情不自禁的跪拜下来,那神情如同是在部落祭祀神灵时才有的庄重。
听说有西方部落过来,杨浩对此也十分的感兴趣。
大齐西方边境一带的部落,他给予的关注并不多。
相比于北方和南方,这个时代的中土以西的文明成都太过于落后,根本不会对自己的政权造成任何的威胁。
而且由于这些地方太过于落后,杨浩目前根本没有要将其吞并的打算。
若是吞并则是对齐国的一项负担。
在制定的五年计划中,西方是考虑最少的地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浩忘了那边的的土地之下可是埋藏着大量的煤炭。
而且他也清楚,这个时代的黄土高坡环境还没有遭受的破坏。
要不然后世的封建王朝都城也不会选择在那里建都,毕竟没有人想要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吃沙子。
即便甘陕地区有着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杨浩始终坚守着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先发展已有的的土地,等到时机成熟,以齐国的能力,占领甘陕地区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杨浩在大殿接见了这些小部落的使节。
使节们能够见到传说中的齐国大王,无不诚惶诚恐,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如同拜见神灵。
听完这些部落的来历之后,杨浩只记住了一个周部落。
这个部落的首领以姬为姓,并且这个部落和齐人一般,在男子成年之后,也会以束发区分。
杨浩猜测这个部落可能就是周朝的前身。
只不过如今周武王的祖先们却向自己进行叩拜,杨浩忽然觉得世间之事是如此的玄妙。
也许是出于这方面的因素,杨浩对待这些部落很是友好。
不仅称赞了一番他从没见过的部落首领一番,并称呼为对方为齐国值得相信的朋友。
如此的盛情,让使节们感激涕零。
更有的部落直接提出了想要归顺齐国的想法。
但是这都被杨浩婉言拒绝了。
听着使节们介绍者自己部落的情况,旁听的大臣们,都露出一幅自豪无比的面孔。
小族对齐国的羡慕,不正说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吗。
这给了他们一种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快感。
杨浩虽然没有齐他们那般庸俗,但是听着他人的称赞,心中也是极其开心的。
而在众多使节的叙述中,一个名为青塘部落的使节,引起了杨浩的注意。
不是因为这人有着什么过人的天赋,而是此人提到了他无比在意的西南蜀国的事情。
根据这个使节所说,他所在的部落距离蜀国并不远,而杨浩根据他的描述,也大致猜到了这个青塘部落的大概位置。
若是他估计无错,这个部落应该位于后世的汉中一带。
这可是他计划中伐蜀的关键之地,如何不能引他的重视。
杨浩详细的询问的关于西南国度的信息。
得到的消息让他松了一口气。
按着青塘使者的叙述,杨浩总结出一下几点。
其一,这个蜀国实力的确不容小觑,已经发展出了极为先进的青铜文明,并且坐拥天府之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实力甚至比曾经的夏朝还要强盛。
更重要的是,这个蜀国和夏朝那种国家的雏形不同,这个西南地区的势力已经完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杨浩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事情,按照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在这个时期夏朝绝对的一家独大的存在,而现在忽然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势力在悄悄的崛起。
“难道蝴蝶效应这么严重?”
杨浩喃喃道。
让礼部的官员,将这些使节安排下去,杨浩心情有些沉重。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将来想要吞并蜀国绝对有着不小的难度。
这种难度不只是存在于军事之上,更多的麻烦来自于战后的稳定
和那些文明程度极其地下的部落不一样,像蜀国这样有着高度文明的政权,同化起来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杨浩感觉颇为的头痛,四川他是无论如何都要收入囊中的,只是现在看来,入川计划还要再登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至于那些臣服于自己的部落,杨浩决定借鉴后世王朝的宗藩体系。
让这些部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