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斧传>第48章 茶话会

道教改元祈福,是每个皇帝都极为关注的盛事,能否加持国运先不消说,其深处的意义,则是来自道藏对新皇帝的认可。

如果皇帝获得了道藏多数人的支持,那他在位的时间,会很长。

最优秀的例子,便是开隆皇帝。

六位道藏元老的支持,开国仅此一例。

而以往的皇帝,支持者不会超过一手之数。

开隆皇帝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之多的票数?

说实话,哪怕开隆皇帝自己也不清楚。

道教会根据什么天命,国运,星象,面相,品性,大势等等方面做重重考量,而这些考量,大都在皇帝登基之前,便进行完毕。

只是到了启元皇帝这里,却不得已推迟了。

原因无他,太子是司马昭,而司马仁的皇位,说不好听点,叫政变。

之前进行的考量被推翻,重新的算计便被提上议程,一晃,便是四年光景,尘埃似乎已经落定。

道藏之中,足足坐着数十个老头,有朽木将枯的垂垂老者,也有发色灰白的古稀之年的‘年轻人’,但真正做主的,是十个耄耋之年,银丝密布,却精神爽朗的道尊,他们代表了天下道教的所有意志,王家占了三席,邙山占了两席,龙虎占了两席,其余三席由其它散派轮换。

这里的秘密,这世界上知道的人很少,甚至有的时候连某一世的皇帝都不知道。

道藏的存在,远比大晋国祚要远久,甚至连大周的覆灭,里面也有道藏的影子,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开国皇帝司马炎能左手终南,右手龙虎,而一向强势的武当却又在两派合力之后变得忽然弱了那么多。

只是,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秘密被时间淹没,更多没有道理的事情在发生,而我们安安静静吃瓜,生老病死,痛与快乐,每天沉迷于自己的小日子,不也挺开心的么。

总有那些不甘寂寞的人,想要看清楚这个世界,然后他坚定的怀疑着什么,直到拨开重重迷雾,他会看到真相,但却不会喜欢真相,因为离开了迷雾的包裹,真相变得令人窒息,而往往在迷雾之内长大的人,适应不了迷雾外的窒息,然后,他就消失了。

有侥幸逃回迷雾中的,却在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中被当做疯子,杞人,然后自我怀疑,抑郁而终。

所以,哪里有什么真相呢?

我们努力的进化成更好的样子,然后期待一个机会,一份幸运,被迷雾外的大手提起,然后继续进化,继续期待幸运,沉溺于这样的循环之中,直到生命尽头。

然而,这些被迷雾外的大手选择的人物,却不在乎自己是否在被选择,他们沉溺于自己提线木偶般的日子,按部就班的走着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一旦提线断了,就回到原点,再次期待幸运,再次勤恳的兢兢业业,并用虔诚的心灵感谢着上苍的眷顾。

上苍是谁,它在哪里,它为了谁服务,这些不重要,大家各取所需罢了,这样的日子,大家都很开心,不是吗?

然而,就在这一刻,道藏里讨论的事情,却似乎有些令人吃惊。

似乎有人走向了迷雾之外,并且安然的呼吸与存在,他手里拿着刀,而且比现在的迷雾外的人要强壮,于是迷雾之外的世界要因此发生一些改变了。

这个人是谁呢?

是了,一群垂垂暮年的老人里,他是那么的显眼,他是一个孩子,一个光头,金光闪闪,令人难以直视。

难以想象,道教的圣地道藏里,会出现一个和尚,滑稽的场面。

这个和尚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在白马寺已经呆了四年,每天的日子都很单调,却充实而有意义,四年播种,佛教已经在大晋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郁郁葱葱,现在在京城洛阳,白马寺已经能够和邙山平分秋色。

至于京城之外?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四年的培养,白马寺有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信众,他们是佛教走向全国的第一批种子,启元二年秋,第一批僧人就已经上路,足足五百弟子,或南或北,将佛教之种,播撒四方。

而今年的秋天,第二批僧人也已打点好了行装,这一次,是一千人。

道藏自然不能坐视佛教的壮大,什么手段都试过了,地痞恐吓信众,杀鸡儆猴,暗杀高僧,水井投毒,异端流言,但四年了,白马寺依旧立在那里,声势变得更加浩大,是什么力量让它如此强大?

道藏在反思,是道教不够好吗?是佛教用了什么网络人心的手段?

可是这些都不是,白马寺有位圣僧,他站在那里,白马寺便巍然屹立。

必须谈一谈了,关于大晋的道统,关于信仰,关于未来,关于利益。

但是圣僧会上谈判桌吗?

会,他已经在了。

道教给予了足够的诚意,道藏,这头站在迷雾外的的道教庞然大物,第一次出现在了圣僧的面前,双方可以是试探性的接触,但接触便意味着摊牌,只是没有到各自的底线,谁也不会亮出獠牙。

于是在邙山一片破旧的宅院里,一个光头少年坐在一群道尊中间,面色恬然,自得其乐。

他们已经在这里沉默了一盏茶的时间,却没有人发起主动,倒不是道教方面自恃身份,只是圣僧坚持在等一些人。

当他说出那几个人的名字,道教这边奇迹般地陷入了沉默,然后有一个人打开了门走了出去,空气就此寂静。

终于还是会有个开


状态提示:第48章 茶话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