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都收走了。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杨清心躺在沙地上,观察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湖。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正从山上走下来的有两人一位是李子健,另一位是一个和尚。
李子健走过来道:“二弟,我挖到甘草了,”说着把手里的几尺长的金光的甘草拿出来给杨清心高兴的说:“这位是这月牙泉的圣僧,他在鸣沙山上种菜,知道这边情况,便想来看看!”
杨清心看看王老三还是没什么生的迹象,虽然毒性解了不少,嘴唇也又乌青红润了!可还是需要吃些粥饭才能调理。
杨清心本来想下河摸鱼给王老三吃,也填饱自己肚子,可折腾几天实在太累,又加上中午怕累的中暑晕过去。这时候来了圣僧,可不是救命了!
杨清心和李子健背起王老三往月牙泉边的庙中走。
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月牙泉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自然奇观,田震唱到“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泉水清澈千年不涸,在灿烂的夕阳下呈现。
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杨清心和李子健跟着圣僧来到菩萨殿的偏殿,那和尚给杨清心等人安排住处,先休息。他便去做饭,等到斋饭端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月印月牙泉的时候。斋饭就是稀粥,和馍馍,还有一点野菜,叫不上名字。但在饿了几天肚子,又从沙漠中逃亡出来的人来说,比任何山珍海味还要美味一百倍。
吃饭的时候了解到老和尚是,西域取经路上,往长安去的,结果半道差点渴死在荒漠中,差点要死时候,梦见菩萨显灵,起来了就看见这一片绿洲。从此和尚大彻大悟,修行不在于闹市,自然才是一切净化灵魂的甘泉。和尚便从此不走了,一路上就住在这菩萨殿偏殿。自给自足,也有过往商人吃他一口饭食,给和尚留下许多金银财宝和丝绸布料的。和尚也不要,后来商人们返回路上就给和尚带来瓜果种子,还有粮食,蔬菜种子。和尚也吃,也拿来救济路过的陌路人。说:“菩萨即救我于荒漠泉边,我即替菩萨救人于泉边,修行不图回报,善始善终,一切皆是因果。等我圆寂后,还会有其他菩萨来度人。”
杨清心笑道:“圣僧,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宽广心胸实在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