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穷是无才,最贱是无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腹中天地阔,常能渡人行!
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
思无邪,意无狂,形无躁,眉波不涌,吐纳恒常!”
哥哥周烨教会她,兄妹俩一起把父亲的《致吾儿女书》的遗训,背的滚瓜烂熟!
周正没有留给孩子金山银山,唯有教子良言,他的每一句话,都对两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影响深远!
他希望自己的两个苦命孩子,穷不失志,有技傍身,能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打磨成才;能够在历经人世风雨磨难后,铸就一身钢筋铁骨出来!
他冀望他们,心怀宽容,为人正直,谦虚,稳重,沉着,能够在社会这个千变万化的大染缸里,时刻保持清醒,不迷失自我;能够在心中永远持有一方净土,不为纷繁、喧嚣的世俗所污浊!
生而为人,必有所痴!
人有千般万种,痴有各不相同,万事不能太尽,凡是勿要太执着,人生不能太满,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要有尺有度,懂得适可而止,正如酒饮微醺,花赏半开!
这是长大后,张三对她养父《致吾儿女书》的个人理解。
养父走了,无人知道他孤身一人,默默在哀愁和绝望中,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他背井离乡,独自凄凉,又是去在何方?
是不是踟蹰复踟蹰,独自徘徊,彷徨又迷茫?
会不会夜深人静,午夜梦回,辗转反侧,蒙头哭泣,寸断肝肠?
他曾有多孤独、无助和绝望?
他曾有多落寞、煎熬和忧伤?
他在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他踽踽独行,无所依倚;
他病入膏肓,自我斗争!
他失意,他消沉,他抑郁,他振奋,他自救。。。。。。直至他崩溃,绝望,自戕!
人生郁郁不得志,加上病魔无情,使得他在精神和的双重折磨下,在一贫如洗,毫无指望的艰难家境条件中,他选择逃避,选择不拖累,最终,选择以轻生来解脱这不如意而又痛苦的一生!
草草了结了这短暂的一生,带着他的闳识孤怀,应该还有那无穷的浮生遗恨吧。。。。。。
或许,可能也只有这样,于他,于家人,都是一种最好的解脱,他大抵就是这么想的吧。。。。。。
养父与世长辞后的那几天,她不知道自己和家人是怎么度过来的,养母日夜以泪洗面,不吃不喝,哭到声音嘶哑发不出声音,哭到浑身瘫软如泥,哭到眼皮肿到透明,眼白殷红。。。。。。
哭累了,她就呆呆傻傻地坐着,坐不住了,张三就跟哥哥把她架到床上躺着,躺着也还是禁不住流泪,泪水一次次注满耳窝,她双目空洞无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某一处,对身边的一切都充耳不闻,也不发一言,她浅浅、长长的呼吸,也好像随时都有骤停罢工的危险。
家里彻底安静了,仿佛整个世间万物都失去了声音,也失去了活力和色彩,全是无处不在的灰郁,笼罩在她们的头顶,包裹住了她们的身心!
世上的亲朋也好似一夜之间都绝迹了,几乎无人来过问,也无人来管她们娘仨人的生死。
奶奶前两天,还在隔壁哭嚎:
“你个命硬的女人!你克死了我的儿子!你还我儿子啊!。。。。。。”
她伤心了几日,也就消停了,照样抽着旱烟,偶尔还能听到她的笑声。
周正是她的儿子,但不是她唯一的儿子,她还有两儿一女,她可能是想开了,人死了又不能哭活,还留在世上的,总要坚强地活下去!
爷爷不同,痛失大儿子以后,从此卧榻在床,一病不起。
哥哥周烨,会时不时的消失一阵子,张三知道,他人前不流泪,是偷偷找地方躲着哭去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伤心到极点吧!
即使他偷偷哭完,抑制住眼泪,回家闷头干活时,有时也照样忍不住抬手抹泪。
他也才十二岁,家里发生了巨变,没了父亲,他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暗下决心,想以他还十分稚嫩的双肩,挑起家里的大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这是张三从他哥哥那化悲痛为力量的坚定眼神中看出来的!
他不想让母亲和妹妹看到他掉泪,所以,他极力克制,但还是被张三数次从旁看到。
张三心疼她哥,心疼她养母,她也人前不哭,却夜里无声泪湿枕巾,实在忍不住了,还是她那惯常的做法,抬头望天。
这个方法,其实也没什么效果,眼泪会顺着脸颊流进耳朵里,后来,她学会了深呼吸,捂住眼,紧闭双眼,效果好了很多。
那些日子,真就是度秒如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她六岁多了,自觉也不小了,她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和哥哥一起,守护好家,守护好母亲!
一晃,离父亲去世的日子,已有半个来月了,母亲顶着一张蜡黄的脸,强撑着下了床,坐在屋院旁的吊脚楼里晒了一天的太阳。
她本就清瘦,现如今更是瘦脱了相,瘦弱得宛若一阵微风佛过,就能把她给吹得发飘,看着令人心疼!
见母亲起来了,也不哭了,吃了点东西,还张代了她们一些家常任务,她们的心里就亮起了光,好像最近所屏蔽了般的世界,也与她们瞬间解锁融合。
张慧沐浴了一天的阳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