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乙玉跟嫡姐从小一起长大,嫡姐有的她也不缺,所以她对自己的庶女身份毫不在意,并且性格受嫡姐的影响,有些外向。
男子出生于读书人家,他是家里的嫡长子,对嫡庶之别比黄乙玉敏感得多,他本以为自己在黄家会见到一个低眉顺眼、或温顺或怯懦的庶三小姐,不想黄乙玉不仅不怯懦,甚至还有胆量敢正眼瞧他。
黄乙玉表现得不像男子心中的庶女,她不仅胆大,而且是超级胆大,她竟然敢堂而皇之地坐下,听着自己父亲跟未来夫君探讨她成婚的事宜!这是庶女吗?!这胆量赶上嫡女了吧?!
而黄智仁对黄乙玉的宠溺放纵也不像男子心中家主对待庶子女的态度,不仅没有赶走赖着不走的庶女,还时不时无奈又宠溺地看庶女一样,对庶女这样慈爱的父亲……黄家家主也不过如此罢了。
男子不愿意相信自己眼前所见,他心里有着十几年来的固定认知,与他认知不同的黄乙玉父女让他有些后悔自己答应了与黄乙玉之间的婚事,但是现在,反悔却是不行的了。
男子自有傲气,他心中理想的妻子人选是同为读书人家出生的娇贵嫡女,他想要的是一个知书达礼、温柔小意的贤内助,不过他家中遭逢变故,家世中落,一贫如洗,自是没有读书人家的娇嫡女愿意嫁给他。
男子想要娶的娶不到,而他不想娶的一些“劣花杂草”却总是源源不断地想往他家里“扎根”!那些“劣花杂草”,男子没有一“朵”看得上眼的,所以他年过二十还未婚娶,这才出现在了黄家的备选名单里。
黄家于男子有恩,黄乙玉虽然只是庶女,但总体来说,长得还算可以,男子不想因为拒绝了黄家的婚事而落得一个“白眼狼”的坏名,因此不情不愿答应了与黄乙玉的婚事。
黄乙玉从不善猜测人心,她觉得男子一口答应了与自己的婚事,就是也与自己一样,是中意对方的,因此她高高兴兴地在家备嫁。
黄智仁虽然看出了男子的不乐意,猜到黄乙玉嫁过去会心苦,但是他觉得自家的女儿听话懂事又乖巧可爱,迟早会俘.获男子的心,两人就会琴瑟和谐,不用他再操心了。
黄家父女俩都对黄乙玉的婚事持乐观的态度,黄乙玉的生母没见过男子,她听黄乙玉和黄智仁的话,觉得男子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便也为自己女儿高兴。
黄家这边人人高兴,男子家里却一片愁云惨雾。
男子的母亲曾经也是高门嫡女,不过因为夫君被贬,才从诰命夫人成为了平民百姓,但是她的心里,傲气不比儿子少。
黄家人曾经救助她的夫君于苦难中,她心存感激,但是他们现在竟然敢以恩要挟,强迫自己的儿子娶他家的庶女为正妻,男子的母亲心里怒火熊熊。
竟然如此羞辱她的孩子!
在男子母亲的心里,黄家的庶女黄乙玉,顶天了也只能给她儿子做妾,他儿子正妻的位置,是要留给曾经与她儿子订过娃娃亲的那位郡主的。
不过男子的母亲再怎么对这门亲事不满,但男子的父亲却在思虑良久之后,认可了这门亲事。
黄智仁与男子的父亲有过接触,男子的父亲跟黄智仁都是精明的,两人都会识人,黄智仁看出男子一家背景不简单,一开始其实并不愿意出手相帮的,他怕招惹上不该有的麻烦。
而男子的祖父当时重病在身,时日无多,需要银钱打理,男子一家已无半点积蓄,男子的父亲只好厚着脸皮,上黄家寻求帮助。
黄智仁本想跟男子的父亲打太极,把人糊弄回去,但是男子的父亲厚着脸皮就装听不懂,最后黄智仁没办法,不情不愿地掏了些银钱,才把男子的父亲打发走。
后来,男子的祖父撑不住,去了,办完丧事后,祖母也没坚持多久,也去了。男子的父亲一连送走两位至亲,内心悲痛不已,但为了办好父母的身后事,他又不得不收拾好情绪,再次前往黄家寻求帮助。
黄智仁已经出手相帮过了,一次也是帮,两次也是帮,而且人家只是为了父母的身后事,就算别的人找上门来,也不好说什么的吧?这样想的黄智仁没再撵人,而是大方地让人拿了不少银钱给男子的父亲,让他回去把父母好生安葬。
男子的父亲因此对黄智仁十分感激,但是男子的母亲却觉得黄智仁愿意相帮是因为看上了她儿子,当时黄乙玉的嫡姐与男子年纪相当,又正是议亲的时候,男子的母亲觉得黄智仁之后肯定会拿恩情要挟自己的儿子娶了黄智仁的女儿。
男子的母亲说得头头是道,男子一家受她影响,觉得真有可能,后来男子母亲的娘家送来一些银钱后,男子的母亲就催着夫君还了黄家的债,并且让家人都不要跟黄家人再走动。
黄智仁本来没想过男子的父亲会这么快就把银钱还了(他看出男子的父亲是傲气的人,之前找他也是说的“借钱”,借钱不还这种事,男子的父亲是干不出来的),他问了几句,得知是男子母亲娘家送来的,才收下了。
黄家收了银钱后,男子一家就防着黄家找人上门提亲,结果黄家人根本没上门,反而得知了他家的嫡小姐与黄家曾经资助过的年青人订了亲。
男子的母亲觉得自己的猜想完全正确,黄家就是个喜欢以恩情要挟别人的“奸商”人家,毕竟“无奸不商”,她才不会相信什么鬼“仁商”的名号,不过是假惺惺地做点善事,为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