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第七十二章 杀尽建奴兮,觅个封侯(求收藏)

戚家军以事前布好的车阵来对付八旗军的铁骑冲击,对于少数能冲破火网的游骑,则以鸳鸯阵收割他们的性命,给八旗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然而,建虏也不是吃素的,努尔哈赤为了攻打沈阳,准备了不少攻城武器,其中有一个用厚木头做成的楯车是专门用来防制火器,此时为了全歼戚家军,他将楯车推向了戚家军的阵地,步兵跟着楯车后面进攻,不惜进行不间断的饱和攻击,戚家军的火药很快用完了,然而建虏如同潮水一般,不停断地一bō_bō地冲击着戚家军。

戚家军分散成哨与建虏进行肉博,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护配合,阵势保待不乱。然而建虏八旗全至,有数万人大军,戚家军则只有三千人;敌人“以逸待劳”,可以进行轮换,而戚家军从早上出发到傍晚滴米未进。

一轮残阳如血,浑河岸边到处躺着明军和建虏的尸体,总兵陈策以七旬高龄,亲自上阵斩杀建虏数十人,最后力尽也倒在了血泊之中。数万建虏将戚金等数十名残存的戚家军战士围在中间,他们虽然每个人身上都受了伤,然而人人都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露出不屈的神情,仍然摆出一个大鸳鸯阵。在他们脚下,躺着数百具建虏的尸体。

奴尔哈赤早年听说过戚家军的威名,看着戚金他们威武不屈的神态,知道像他们这样骄傲的军人,是永远不可能被自己征服的,幸亏他们只有三千人,如果明军人人都像他们一样,自己早就被灭了,想到此,他毅然做了个准备放箭的手势。建虏们纷纷拿起弓箭,箭锋指向戚金等人。

就在此时戚金大声喊道:“兄弟们,我辈世受皇恩,今天就是我们捐躯的日子了,你们怕不怕?“

戚家军的战士们喊道:”死有什么好怕的,我们不怕!“

戚金带头唱起了戚家军的军歌《凯歌》,众人“慷慨激昂”地齐声唱和,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越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建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的余音在浑河上空回响,久久不能散去。此歌是戚继光在嘉靖四十一年取得福建横屿大捷后,在庆功宴上一时兴起而作的歌曲,最后一句本是杀尽倭寇,笔者在此处为了应景改为杀尽建奴。

浑河血战虽然最后失败,但也给了刚刚轻取了沈阳城的建虏予以重大打击。当此战消息传到京城,当时的人评价“凛凛有生气“!晚清启蒙思想家魏源评价此战为“江左第一血战!”朝鲜人郑忠信当时在沈阳,他事后在《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中赞道:“此战杀得建虏胆寒!“

建虏一向极少承认已方的伤亡,连萨尔浒那样的大战也不公开伤亡的数字。然而这一次浑河血战,公开阵亡的将领就有雅巴海、布哈等九名,其中雅巴海在军中一向以骁勇善战闻名,是努尔哈赤看好成为女婿的人,这次居然也死在阵前,普通士卒死伤的也有几千人,因为死的人太多,建酋努尔哈赤还专门为此战召开祭奠大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胡子睿想到这里,有所感触,他出列道:”微臣请求皇上为在浑河血战中捐躯的烈士建忠义祠,供奉阵亡于此役的将士们,让大明子民都能前往瞻仰他们,明白他们精忠为国的精神。“

天启皇帝点头道:”信王所言确是有理!“

崔呈秀脸上露出质疑的神色道:“王爷和英国公说的浑河血战我当然知道,但是我记得我朝最早的一批红夷大炮,好象并不是自己制的啊!“

吴淳夫笑道:“这件事我清楚,那是天启五年的时侯,广东沿海有一艘夷船沉没,当地的渔民从海滩上捡到了炮弹,于是上报给推官邓士亮。“

胡子睿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道:”邓士亮又是如何行动的呢?“

看着胡子睿一副心急的样子,吴淳夫心里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他顿了顿,才“慢条斯理”地说道:”邓士亮找了善于潜水的渔民,去深海处探寻,竟然发现在这艘夷船上,有完好的红夷大炮数十门。”

胡子睿知道在这个时代,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人,英国人一向仗着“船坚炮利”,“横行四海”,虽然他们在造炮时也曾经请中国人帮忙。可是那都是做辅助性的工作,在关键的技术上还是有所隐瞒的。

红夷大炮更是他们手中的利器,它炮管长、管壁厚而且制造工艺符合火药燃烧原理,设炮耳可以调节角度,又设了准星和照片来计算弹道,胡子睿曾经秘密遣人去澳门等地找葡萄牙人秘密询问过价格。加上运费,葡萄牙人一门炮居然开到要价一千二百两银子。

胡子睿知道此时欧洲造火炮的成功率也不高,再加上中国与欧洲相距万里之遥,因此这个价格其实也不算离谱。这艘夷船的沉没,却给中国人带来了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个邓士亮可是立了一大功啊。

崔呈秀此时咳嗽了一声,插嘴道:“我听说红夷大炮重达数千斤,这么多炮怎么拉了上来的?”

“崔大人问到点了上了!”吴淳夫脸上露出个算你聪明的表情,笑道:“这个邓士亮也算是个聪明人,他找来一条装了绞盘的大船,载上巨石开到沉船区域,然后再渔民用铁链钩往炮身,抛掉巨石,利用船的浮力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杀尽建奴兮,觅个封侯(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