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虽然知道皇帝应该搞平衡,不能让一家独大,但他也不愿意清流过大到影响朝廷大政方针的地步。
所以,朱厚照在知道新补阁臣严嵩与夏言联盟后,也不愿意让清流官员去担任左都御史,进而使得徐缙等人有资格和夏言的势力抗衡,甚至压制夏言。
但是,朱厚照也知道不能让夏言势力过大,如果都察院也唯内阁之命是从的话,也会影响自己的皇权。
所以,朱厚照更希望有第三方势力介入,让王朝的政治格局更加平衡,毕竟三角稳定性更强嘛。
“英国公,考虑好了没有?”朱厚照问道。
皇帝朱厚照的提示,让英国公张溶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于是,张溶回道:“回陛下,臣荐举原都督同知副总兵现警部尚书杨璘任左都御史!”
“杨璘虽为武臣子弟,但乃京师大学高材生,且曾执掌近卫军军法处达六载,为人刚正,不畏强权,曾敢弹劾总督史褒善不法事,也正因此,屡屡不被文臣所容,致使升迁无门,臣请陛下予以重用!”
朱厚照知道杨璘因为作战导致伤残后转任文职,但也一直未升迁过,如今见张溶提起,便点了点头:“杨璘的确是很适合的,众卿以为如何?”
此时,夏言与徐缙、江东三人都是大脑一片空白,都没想到张溶会推荐武将出身的杨璘充任左都御史。
最为惊骇和失望的当属徐缙,他是真没想到英国公张溶会推出一个武将来。
让一个武将担任左都御史,这不是让武将管文臣吗,如此下去,御史言官如何能照拂文臣!
徐缙心里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不过,张溶却是极为愿意这样的。
他本来还不敢推举自己武臣勋贵系统的官员出掌都察院,毕竟他也知道,左都御史这个官职一直被视作文官才能担任的职位。
但是张溶在得到皇帝陛下朱厚照提示,听朱厚照说不必拘泥于文武和向自己使眼色时,他便开始意动起来,虽然他也的确被二皇子打过招呼还被二皇子暗示自己不要又投弃权。
但是,张溶想到与其讨好二皇子不如讨好皇上,何况讨好皇上还能得到实惠,实现由武臣出任文官高级职位的先例,这样将来武臣勋贵出将入相的希望也是有的,也会进一步改变武官被文臣一直压着的局面。
至于二皇子,在皇帝和自己的利益面前,也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英国公张溶的这个决定注定了他得罪了二皇子,但也的确是迎合了朱厚照,也开始了为自己武官集团争取利益的步伐。
朱厚照不由得笑了,英国公张溶没有选择成为自己皇子的走狗,而是依旧选择忠诚于自己,这自然让他高兴。
夏言在想了一会儿了后,也先站了出来:
“陛下和英国公看重杨璘,臣想了想,也觉得杨璘比吴山更为合适,且臣也向陛下请罪,起先推举吴山时,臣是存有私心的,因为吴山乃臣同乡,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左都御史一职最看重的就是公正,所以为维护朝廷纲纪,臣认为推举杨璘更合适!吴山乃臣之同乡,即便举荐,也不该由臣举荐!”
夏言这么说,看似给自己请罪,实则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公正,同时也在暗讽江东。
江东的确不由得脸红了下来,也不由得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亦请罪,不该举荐程文德,程文德乃臣姻亲,臣弃权!”
“很好,很好!”朱厚照大笑了起来:“众爱卿能明察己过,知耻而后勇,可谓是大明好风气,当然,举贤不避亲,你们也没有错,现在还是议左都御史人选一事,既然元辅改推杨璘,那便是三票,既然如此,拟旨,着警部尚书杨璘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谨遵圣谕!”
夏言先回了一句,以表示他是十分支持杨璘出任左都御史的。
当然,夏言中途变卦,愿意支持武将出掌都察院,也不是真的因为皇帝和英国公张溶有意让杨璘掌都察院,他才不得不随大流。
而是,他还考虑到让杨璘出掌都察院不但迎合了上意,还阻止了徐缙和他背后的皇子想借此掌控都察院的机会,同时,也向英国公张溶卖个好,好将张溶彻底拉入自己的阵营中。
徐缙此时犹如被人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一般,整个人都是木的。
左都御史居然也不是自己的同党!
居然会是这种结果!
江东无奈地看了徐缙一眼,还朝夏言方向挑了挑眉,意思是:“您徐次辅也看见了,不是我江某不想推自己亲家程文德,而是首辅都带头要举贤避亲,还暗讽自己了,自己也不能再徇私情啊!”
“夏言!好一个夏言!”
徐缙现在的确没心思去生江东的气,而很是气愤夏言,他没想到夏言这样一个文官,宁可妥协让武臣出掌都察院也不肯让自己这些清流文官得掌都察院!
因为在徐缙看来,夏言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文官集团的背叛,无疑是媚上的奸贼!
但无论如何,朱厚照是很满意这种结果的。
臣、左都御史,都不是清流文官充任,这无疑使得商人阶级想操控朝政的计划破产。
甚至,还成功让武将执掌了都察院,这意味着开始逐渐形成了武将管文臣,文臣管武将的互相制衡的局面。
不过,朱厚照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廷推舞弊之后,于这次议政会任命新的重臣过程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