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正德大帝>第202章 明朝士大夫身上的国家自信

汪宏收复屯门岛后,并没有把屯门岛上佛郎机人营建的设施与火器制造基地给摧毁,而是直接奉朱厚照的旨意把屯门建立成大明水师基地。

大明在屯门驻扎了一个百户所,四级风帆战列舰“保定号”于此停泊。

同时,为佛郎机人制造火器的工匠也被大明官府全部重新雇佣,继续为大明制造火器。

可以说,佛郎机人占领屯门岛算是为大明白白做了一件嫁衣,使得大明水师轻松地在珠江口增加了一个水师基地。

不但如此,锦衣卫如今也已奉命顺利接到满剌加王子宾塘王公的使者慕翰墨德进了京,摆明了大明是要干涉满剌加被佛郎机灭亡的事件。

而且这一次,大明是要主动干涉满剌加被灭亡的事件,并趁此机会重夺大明对南洋的海运控制权!

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主动放弃了自己在南洋的海运控制权,而这也是文官集团开始掌权的时候,可以说,是愚蠢的士大夫们把大明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帝国,并导致大明失去之前打开从南洋到印度洋乃至红海的海路控制权。

若不是这样,满剌加也不会被佛郎机给轻易灭掉。

当然,满剌加被灭掉虽然影响到了大明的帝国利益,但也不值得被可怜。

因为满剌加的拜里米苏丹在建立满剌加后,一直也在试图摆脱大明对他的控制,甚至没有选择儒家立国的模式,而是把自己的国家伊化,连自己的身份都不称为国王而是称作苏丹,并对波斯人更为礼敬,这也是大明商人会帮助佛郎机占领满剌加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厚照这次决定让大明干涉满剌加被灭事件,目的也不仅仅是要重夺对南洋的海运控制权,还有要重新建立东方文明秩序的目的,他要把儒家理学思想由内销转出口。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来自西方的佛郎机就是一群强盗,他们无视天朝尊严,只知烧杀劫掠,屠戮我国民无数,恳请大明皇帝陛下为我们做主啊!”

这幕翰墨德此时在正殿上一看见朱厚照,就先哭了起来,将佛郎机在满剌加的bào xíng一字一句的哭诉了出来。

朱厚照自然早已通过锦衣卫系统知道了佛郎机在满剌加的bào xíng,因而此时听幕翰墨德说的时候也并无甚激动之心,倒是对于在场的朝臣们而言,却是极为震动,因为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西方殖民者的bào xíng,在这群生活在盛世大明里的士大夫们看来,佛郎机的行为简直就是无法容忍的残暴。

因而此时,已入内阁的兵部尚书刘宇不由得先表态道:“陛下!这佛郎机不过芥末之国,却屡屡挑战我天朝威严,如今更是灭我大明藩属,可谓是蛇蝎之心,不惩之不足以显我泱泱上国威风!”

“臣亦认为当惩戒佛郎机一二,这等蛮夷之国毫无礼教可严,只知杀人放火,且又不是纳贡于大明之国,本不应礼敬之!然而,陛下却有意招其国王使臣为大明官,臣以为实为不可,如今满剌加之事便已说明这佛郎机国当与断交之!其派来之使臣也应作为人质关押起来,逼迫佛郎机国退还满剌加领地,否则,大明作为宗主国,理应替满剌加处决这些佛郎机强盗!”

刑部尚书洪钟此时言道。

朱厚照看得出来,如今大明的这些士大夫们很多都是眉毛往上挑的人,没有百年屈辱史经历的他们有一种对外国不屑的态度,而且是骨子里的不屑!

以至于如今听到佛郎机在满剌加的bào xíng后,想到的不是佛郎机作为一个西洋之国如何能远征到满剌加还能灭了满剌加并因此产生危机感重视佛郎机,而是对佛郎机原始资本掠夺行为的鄙夷,甚至直接叫嚣着要对佛郎机进行惩戒。

“报!两广总督林廷选八百里加急奏报,广东按察副使已奉命率两广水师一部克复屯门,俘虏佛郎机人两百三十一人!水师无伤亡!且已奉命将其纳入大明海贸公司服役,所俘获战船与火器火炮均已启运回京!”

这时候,来自两广的战报传了来,朱厚照不由得大为欣喜,吩咐道:“起居注官,记录下此刻,大明在对抗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战中并没有输,而且是大胜!所以,在面对西方文明的侵略中,大明并非不堪一击!甚至也不算孱弱!”

朱厚照是很高兴的,因为屯门海战的军事意义虽然不大但其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其实很大,他必须的将此记录下来,而且要以中央朝廷极为重视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此告诉后来之人,大明没有落后这个世界!

但是,此时的士大夫们明显是不理解皇帝陛下为何这么看重这场胜利的,在他们看来,克复屯门的胜利根本不值得一提。

“陛下,佛郎机国虽能灭满剌加,但不过同于海盗耳,臣以为我天朝水师胜之亦如剿匪而已,当不足为大事可记!”

翰林院掌院边贡此时站了出来奏的。

“臣以为佛郎机国不过蛮夷耳,其军力如何能与我大明相比,克复屯门亦不足为大事,何必以八百里急递奏之!”

吏科都给事中唐仁也因此奏到。

朱厚照知道此刻大明的这些文官们不宣扬武功有自己的私心在,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也跟这些文官们不知道他们在面对一个怎样的时局的有关,这些文官们不是穿越者,没有后世的记忆,自然不知道西方殖民者在今后的数百年里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因而,此刻这些文官们是自信的,依


状态提示:第202章 明朝士大夫身上的国家自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