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十月的北京城经过一场连绵不休的秋雨的突袭,此时已是褪去了夏季的炎热,出行的人不得不裹上一件薄薄的外衣,既为了遮点仿佛可以穿透骨髓的雨,又可以防寒。
不久前还能看到穿红戴绿,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十分清凉的摩登女郎逛街看电影,此时大街上却是清一色的黑白灰的外套及雨伞。古城的燥热干旱被雨水一冲刷,露出了干净的青石板和碧瓦飞檐,素净的雨伞在老屋下来来回回,让被烟雨迷蒙了轮廓的古城在沉寂之中添了抹静穆端肃之美。
然而即便秋雨绵绵,寒风袭人,也依旧无法阻挡观众的热情。此时一派中式建筑的大观楼影院前排着长长的队,众人撑着伞在雨中等待着售票,却无一丝一毫不耐之色,目光中是一片忐忑与期待。
老刘在这里售票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几乎从那部著名的开创中国电影史的京剧电影开始,他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影院每天不曾停工,没有节假日,他也就在这间小小的售票亭里看惯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全身星光璀璨的大明星,有身怀巨资腰缠万贯的电影投资人,有浓妆淡抹的名媛和西装革履的绅士,有家境殷实的开明人家带着小孩前来观看,有时候还会有一两个出来打“牙祭”过把眼瘾的学生……
林林总总,然多数是所谓的有钱的“上等人”,平常人家或是贫苦人家,是绝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而那些做派比较刻板的家庭,也视电影这种玩意儿为“奇技淫巧”,轻易不肯“下降身价”前来看这不入流的东西。
而今却有一部电影打破了这种局面,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贱富贵,凡是手头有些闲钱的人都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吹草动之下,都欣欣然前来观看。目前就他所知,还没遇到那种极度厌恶的评价的,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东西。青年男女看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艺术家看故事中的深层内涵,小孩看或飘逸灵动或凌厉飞扬的武打戏,刻板守旧的老人家看电影中的古韵悠然,而不识字的人,看宏阔浩大的场景描写……
老刘看了眼对面楼挂着的巨幅宣传画,待看到又一群一开始嬉戏玩笑满脸期待走进影院却哭得稀里哗啦痛不欲生,或是红着眼强自镇定的男男女女走了出来,再看看那群在雨中嬉戏玩笑满脸期待排着队的男男女女,不禁摇头叹息,随即一阵高呼:“售票开始!请自觉排好队,不允许插队。”
人群一片骚动,随即又安静下来。都满脸期待而又忐忑地看着他,而这些天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目光。
“下一位,最后一位了,请等下一场!”
众人满脸失落,而后又强自打起精神,站在风雨中等待。
“等等!”
“等等!”
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青年从左边赶来,撩了撩手中的雨伞,喘着气道,紧接着,一个身量肥胖,面无白须的男人亦带领一群从人群中蹿了出来。
“我这儿还有一张票,这场的。”青年说道,掏出特约票。老刘接过一看,点了点头放他进去。
“我这儿也有好些张票,您给瞧瞧!”胖乎乎的男人笑眯眯说道,虽肥胖却不给人油腻之感,而是一种温文尔雅、十分亲切之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饱读诗书之士。
“先生您请!”老刘虽只是个售票的,却也有几分风骨,看到这等老先生是有学识之士,轻易不能怠慢,微微低下头恭敬道。
老先生带着一行人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呼啦啦进了影院。
原来这青年是《影评人》中最得林嘉颖青睐的执笔者,姓张名端麟,他作为《影评人》的主要执笔人之一自然也是受到了《双璧》首映式的邀请。谁知这倒霉娃子在电影放映的前一天熬夜伏案写作,经微凉的晚风一吹,瘦得跟张纸片儿似的的身子骨扛不住,一下子就病倒了。
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青年只能躺在床上,拿着林嘉颖写来的看似慰问实则调笑的信抽抽噎噎,连连向自家大姐道歉,并倾诉无缘经典,错过了整个世界的懊恼之情。这就是,中国第一电影报刊《影评人》在第一时间与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电影失之交臂,令众多影迷粉丝扼腕叹息、一唱三叹的原因。
嗯……我们就不必说某个倒霉娃子为报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没有亲亲没有抱抱没有安慰,最终还落得个被油腻社长剥削盘问大扣工资的下场了……
此时青年就是来弥补这场遗憾的,虽然他已经补了三次,然而他觉得,要体现出对自家大姐的深情厚义,就必须用报社的公共资源买买买买买买,给大姐增加人气和票房,为大姐的巅峰之路添砖加瓦。他才不会说,是故意报复社长的扣工资之仇,多看几次就能把被扣掉的工资补回来了……以及以权谋私,因为他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拿着公款不看白不看哼……
十天后,一篇迟到了多日的评论终于被放了出来。影迷们大呼小叫奔走相告的同时,不禁也注意到了,依然是犀利幽默的文风,然而又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变化中。
《影评人》增加了版面,几乎可以称得上一本小书册,对《双璧》的分析,更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引领先锋,一种不曾看到过的评论方式悄然出现,不仅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总结,勾勒出编剧隐藏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