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武帝岂会轻易罢休?他不过是暂时蛰伏,等待机会罢了。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从南边传来消息,是秦雷将奄奄一息的景泰帝救活,并借此成为楚国皇帝的私人大夫,达官贵人的座上嘉宾,还和某位公主不清不楚,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
昭武帝的爪牙顿时来了精神,对秦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也第一次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他。
御史言官们列出了秦雷在楚国的三大罪状:
其一曰救敌,明明楚国皇帝看眼就要去找他爹了,你却把他救回来,这不是救敌是什么?
其二曰通敌,你可是秦国的殿下啊,怎么能跟楚国的干部勾勾搭搭呢?通敌!一定是通敌!
其三曰投敌,我们理解你,年纪轻轻的肯定需求旺盛,你可以去那种地方嘛……听说神京的姐儿比中都的可强多了。但你不该去找楚国公主啊。虽然说尚公主可以为国争光,但娶不会来就是倒插门,不是投敌是什么?
这三大罪状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都可以解释为是为了救回太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却是将秦雷从神坛上拉下来的不二法宝……看看,你们的偶像不是那么完美,他也会趋炎附势、私生活还不检点!
虽然不能将秦雷打倒,却可以将其看似坚固无比的装甲凿开一道缝隙。更重要的,是为后续的参劾铺平道路,制造气氛。
而且在这两个月中,昭武帝进一步清洗了同情秦雷的官员,将一帮忠实鹰犬引进了朝堂。
果然紧接着,各种弹劾他的奏章便到了,从小时候偷看邻居大妈洗澡。到私铸兵器企图窃国,五花八门的罪名应有尽有,若是都坐实了,足以将其千刀万剐一万遍了……当然,昭武帝是不会同意诛九族地。
这次帮秦雷说话的人少了,明显少了。一来许多强硬派已经回家种地去了,二来官员们也不能为了一个归期杳杳的殿下,而几次三番的得罪陛下。所以他们又一次沉默了,但其意义却与上次完全相反。
就连在上次起到关键作用的田大学士也没有说话。他居然着帮秦雷顶了两个月,已经够意思了!就算蒋老太爷。也说不出自己的不是来。
昭武帝得意的穷追猛打,示意他的打手们再次参劾。除了伯赏别离、麴延武以及秦守拙几个所谓骨干份子之外,这次还加上了胥耽城、卓文正两个爪牙之士。
一时间阴风怒号、浊浪滔天,大有将隆威郡王这庞然大物倾覆的趋势。
这便是整个事件的第三阶段,昭武帝终于占据了绝对优势就在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大局已定时,有一群愤怒地人爆发了。
这些人品级极低。最高的不过从六品;年龄也不大,最年长的不过四十出头;而资历更是浅薄之极,齐刷刷的都是本年进士出身。
好,正如大家所料,就是昭武十八年的进士们。这些人都算是秦雷的学生,朝廷给秦雷脑袋上扣屎盆子,就等于也往他们脑袋上扣。而且秦雷给他们地印象极好。无论是赈灾事件、请愿事件、还是后来的春闱大典,他始终都站在柔弱学子们的身边,帮他们抵御着来自奸相的攻击。
等中了进士当了官,这些新科进士了解了朝廷的旧习。才知道是因为有了五殿下无声的庇护,他们这些有才学、没出身的小举子才能高中皇榜、进士及第,才有了今天。
这种感激之情到了顶点,便是无原则地崇拜,以及无所畏惧的捍卫。
所以他们决定为五殿下申冤。但大伙都是人微言轻怎么办?不要紧,总比年初当举子时的分量要重些……当初光着脚都不怕穿鞋的了,现在穿上鞋了。就更不怕了。
这些家伙已经上班半年之久,竟然还没有被前辈同化,可见秦国官方地新人入职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便有几个领袖人物开始串联,做这事儿他们都是轻车熟路,没几天便联名写就一封奏折,上书皇帝陛下,要求停止对隆威郡王殿下的诬蔑攻击。并立刻恢复名誉……好歹现在也是国家干部了。当然要先按规矩来,规矩办不来的。再用不规矩的法子也不迟。
但那封有二百五十人签名的奏章石沉大海了,朝廷的大人们该干嘛干嘛,弹劾骂人一样没耽误。事实证明,就像很少有人拿豆包当干粮一样,也几乎没人把这些菜鸟当回事儿。
但至少他们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要知道这些进士是相当富有抗争精神地,见来规矩的果然办不了,立刻不规矩起来。还是老法子,承天门前跪坐请愿,倒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不过昭武帝始终没有放松对这些家伙的监视……毕竟都是有案底的,让皇帝陛下很难放心啊!所以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昭武帝便得到了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他对于士子们春天那次示威仍记忆犹新……竟然连老奸巨猾的文彦博也抵挡不住!
所以他不能让历史重演,因为这次灰头土脸的会是他本人。
在士子们出发之前两个时辰,圣谕终于下来了:暂停对隆威郡王及其同党地追查,一切待其归国之后再做定论。
这可算是整个时间地第四阶段……矛盾被暂时压制了下来,但昭武帝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时间推移,又过了一个月,秦雷坠崖身亡地消息又传回了国内。
昭武帝如释重负,再也没有丝毫估计……其实他之所以首鼠两端,还是因为惧怕秦雷的反攻倒算。谁知道一个掌有兵权、势倾朝野的王爷能干出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