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嬷嬷,你可知,国公爷为何能袭爵?”
不待郝嬷嬷回话,安国公夫人又是冷笑一声,眼角眉梢间满是对安国公的鄙夷和不屑:“若非,大唐开国以来,就有‘立嫡立长’的说法,若非,国公府里,三弟四弟喜文厌武,少小就才名远扬。直到年岁略长一些后,三弟从科举,短短十多年时间,就跃升为三品大理寺卿。四弟则寄情于山水间,是闻名天下的‘fēng_liú名士’,更与长公主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从而做了长公主驸马。这偌大国公府的袭位,还不知会花落谁家!”
“虽然,文臣向来与武将不对付,我也难免受其影响,而觉得武将太过粗俗。但,我却也知道,如国公府这般,因军功赫赫而得到爵位赐封的,想要避开‘富不过三代’的陷阱,就必需看重府里子嗣的培养。”
“尤其,那所谓的袭爵人,更必需参军历练,才能在父辈们‘卸甲归田’后,顺利地接过父辈们手里的权柄,从而真正地扛起自己身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此一来,哪怕到了九泉之下,也能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可,咱们这位国公爷,又是如何做的呢?”
“学武和学文一样,都非常辛苦,长辈们确实舍不得,看着自己疼爱的儿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然而,若为子孙计,又岂会拦着自家儿孙上进?”
那不叫溺爱,而叫“捧杀”!
这样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内宅手段,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然而,若非真与对方有着“杀父夺母”般深仇大恨,又有谁会对着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儿出手呢?更何况,出手之人,还是这小儿的嫡亲祖母!
这种事情,安国公能昧着良心,将一切的责任,全部推卸到长辈头上,安国公夫人都不敢跟着附和!
“也不知,那太老夫人若知晓此事,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话虽如此,安国公夫人却为太老夫人深深地掬了捧同情的泪水,有这样一个不孝的儿孙,还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老奴以为,只怕太老夫人也是知晓的。”郝嬷嬷眼珠子转了转,却说出了和安国公夫人不同的见解:“听说,这位太老夫人,当年,可是百年望族精心培养,打算送入宫中的嫡长女。若非,前朝灭亡时,家族也因此而遭到牵连,以咱们太老爷那目不识丁的军户身份,根本就不可能娶到这样一位贵女的。”
这件事,安国公夫人是知道的,然而,往常,她并没将其放在心上。
要知道,如今位居高位,大权在握的重臣勋贵们,祖上大多都是些泥腿子,只不过是遇到了好时机,不然,哪怕再给他们几百年时间,也不可能一飞冲天!
只是,眼下,郝嬷嬷那哪怕强撑着却依然颤抖的身体,和褪去血色的惨白面容,以及那慌乱游移的视线中,也无法忽视的惶恐惊惧,都让安国公夫人心里生出一抹不祥的预感。
“你是说?”
太老夫人为报复傅家,才会特意将下一代袭爵人给养歪?!
郝嬷嬷微微点头,并不敢再说第二句话,唯有脸上那依然未曾褪去的惊骇,将她此刻那满腹的忐忑不安等情绪给出卖。
若不是要劝说宽慰安国公夫人,以免安国公夫人因安国公那不加掩饰的羞辱打脸举动而生闷气,从而将到手的管家权给让了出去,在“主仆一体”的情况下,被那往日里根本就不被自己放在眼里,更屡屡被自己刁难过的安国公“真爱”于姨娘给下狠手算计了,她还真不可能将这个深埋于心中多年的“秘闻”说出来!
“如此,倒也能说明,为何,这偌大的国公府,就只有咱们国公爷‘文不成,武不就’……”
安国公夫人意味深长地看了郝嬷嬷一眼,对于郝嬷嬷刻意隐瞒此事,直到此刻告知她这一点不是不生气,然而,她却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真要说来,按照她以前的性情,若乍然听闻此事,难免会觉得郝嬷嬷在“挑拨离间”,更难免会在与安国公相处中流露出些蛛丝马迹来。
到那时,别说拥有“真爱”宠妾,却依然给予她足够正室脸面和尊荣的安国公了,就连一直觉得愧对于她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贵女,从而在她嫁入安国公府后,就毫不犹豫地将管家权交到她手里的老夫人,以及那从不管内宅琐碎事务的老国公,都会记恨于她的同时,更毫不犹豫地出手算计对付她的娘家!
那,才是真正地“赔了夫人又折兵”呢!
……
安国公夫人和郝嬷嬷谈论的话题人物——安国公,此刻,又在做什么呢?
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搁安国公身上,也能成立。
早年,老国公和老夫人长驻边疆,儿女都教养在太老夫人膝下,三五年也不一定能见一面,故,偌大的国公府,那完全是太老夫人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袭爵的嫡长孙,安国公那是真正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养出了个“唯我独尊”“嚣张狂放”的霸道性子。
倘若,自身又有能耐,那么,就会如傅四爷这般,哪怕“怼天怼地,从不认输”,一张嘴毒得能将人气得从棺材中爬出来,也只会被人安上个“有才之人,自有傲气”的标签。
若没能耐,偏又自命不凡?
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蠢货”!
安国公,就是这样一个“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