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里随着东岩子道长的话落,变得分外宁静,众人情绪仿佛也随着修道之法的兴盛与衰退,不停的起伏,最先回过神来的正是东岩子本人。只见其轻咳两声,将众人从道法由盛转衰的感叹中抽离出来。然后继续说道:“吾自少年时并跟随一位得道高人修行,而今已有数十载,人之内在潜能奥秘也略知一二,而今便是要传于尔等,至于能学到多少便要看汝等各自悟性。”
众人听闻,尽皆伏地行礼致谢道:“多谢道长吾等传授秘法”,东岩子身受其礼自顾自的说道:“经过先秦诸贤研究古籍,得窥人之秘与天地变化也。商周时期,世间尚有些许浅薄灵气,商人称之为先天之气也。据传乃是古神盘古以自身化万物时所呼出之气也,大部分均散逸于天地之间,其余少许先天之气,或埋于崇山峻岭之下,或储于地下灵泉之中。上古时期万物存活于先天之气下,草木繁茂可遮日月,动物巍峨雄壮又凶残弑杀,上古之民亦矫健非凡,异人辈出。而天地之间亦有磅礴天灾地祸,天降巨石,地冒液火,更有滔天洪水席卷大地。上古之民既要抵抗天灾地祸守护家园,还要狩猎野兽以为食物,不得不和各种异兽搏斗,而异兽好斗之性甚浓,互相之间亦会互争领地与食物。在各方的长期争斗之下,河流改道,山川易处,虽沧海逐渐变为桑田,但是天地间的先天之气却越发稀少。造成的结果就是异人难出,草木凋零,好在异兽亦是如此,上古之民得以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虽不曾再有填山移海之大能出现,但好在上古之民感念异人之功,将其所作所为编为故事,世代子孙口口相传,又以骨文记之。待至商纣王之,有仙福之地修行人士邑人氏行走世间,得纣王见其道法威力,乃求道人传而授之以佑社稷万世,道人允之,商都修道之风渐起。纣王以为江山永固,沉迷享受,社稷崩坏,民不聊生,百姓但有怨言便以道法镇压。邑人氏听闻乃去劝阻,纣王不喜欲杀之,邑人氏提防之下,逃离商都,临走前施法迷纣王智,又广寻贤才传授道法,终见西伯昌。得邑人氏助力,周国国势愈盛乃讨伐商纣,战场之上,先比之法术,再冲阵厮杀,周之修道士尽得邑人氏真传,占尽上风,商军溃不成军,周终取而代之。邑人氏见道法虽利,若传于奸邪之手,则贻害万民,便与周王共禁修道之法,之后便重回修行洞府再不出世。故后数百载,道法再无人知晓,直到先秦人寻得古书之记载乃知”至于道法在秦朝至今近千年中的故事,东岩子先前已经提到过,这时便没有再提及。
东岩子道长一口气说了下来,众人都一动不动,专心致志的听着,生怕不小心弄出什么声响打断如此曲折离奇而又隐秘的故事。东岩子只停顿弹指功夫,便继续说道:“上古之民呼之先天之气,仅凭此点便孕育出不计其数之能人。待至商周之时,天地间虽尚有浅薄先天之气,却再也无法诞生异士。至于邑人氏,先秦贤人猜测乃是上古之民后裔,天赋使然,又得悟修道之法,能汲取天地之间的先天之气,故可施展部分移山填海之术,而其所传商周之人修道方法,更是与自身修行之法并不相同,这也印证了上古之民得天独厚的天分”东岩子语气中带着些许向往。
“先秦人为求修道之法,追根溯源,只凭些只言片语的记载,竟真寻得邑人氏修行之洞府,不过具体地点先秦之人并未留书记下。”东岩子显然觉得颇为遗憾,不能见识真正的上古修道之法,座下四人也不敢插话,全都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东岩子感叹完毕,继续道:“先秦人在邑人氏洞府中找到其修行之法和游历世间的感悟以及最重要的适用于先秦人修道的方法。邑人氏之修行方法或许因为后人无法满足条件,只记下一句“邑人氏汲取天地间先天之气以之施法”,而对于先秦人的修道之法,由于邑人氏所写之原本又不知所踪,而目睹之人各自领悟已不尽相同,其中有着不小差异,不过各种流派之间倒是统称为后天之法,而邑人氏所修行之法则称之为先天之法。二者之异同先秦之人亦有记载,先天之法以自身为容器,汲取先天之气存入体内,施法之时再行调用,又可引动天地间的先天之气,法术威力愈强。而后天之法亦以自身为容器,但不能直接汲取天地间的先天之气。邑人氏发现“商人”虽不能直接汲取天地间的先天之气,但“商人”尚在母胎之时却可汲取,并且可将原本稀薄的先天之气变得更为精纯,又将其存入心部之中以为供养,之后胎儿出世,先天之气则散布人体各处,数载便失。而有人天分使然,虽已成年,其心部先天之气未散,于是研究出后天之法。即以吐纳之法呼吸天地间的先天之气,引其至心部所在,以内在精气分离所吸先天之气,留其精华,吐之秽气,待心部充满,便可自散精气藏于四肢肺腑之内,虽不如先天之法进展神速,亦是唯一正法也。而本道今日所传之法则为后天之法中的一种:清心吐纳术”。
众弟子听了,再次行礼拜谢道:“请道长传吾等道法”。东岩子道长却摆摆手道:“不必心急,本道今日至此,便为此事,但尚有要事还需告之”,诸位弟子再拜“请道长明言”。
“此虽道法,却不仅能用之修行道法,便是世俗武艺亦可以之引动,故武者亦称之为内气,这也是本道为什么也要传授沈冲,张敏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