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遇见你是冤还是缘>第301章 珺琪往事八——齐氏兄弟(1)

哥,现在要和你说说齐氏这两个兄弟了。

前面我跟你说的比较多的是齐正哲。他比我大两岁,比哥还大一岁。他个头高,五官端正,骑辆摩托车在齐家屯中学门口等我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女孩子的注意力。

他的两只耳朵特别长。

齐家屯那里流行一种说法,耳朵长的人长寿。记得有好几次,我扯着他的长耳朵,说:“你这个老不死,你这个老不死。”他一点也不生气,由着我扯他的耳朵,其实我知道,我那个力度扯他的耳朵是有点点痛的。

他性子很好。或许是书读的不多吧,不善言令。可是,他开的便民代销店,生意却很好,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喜欢到他的店里买东西。

那是因为他做生意非常诚信,非常勤快的缘故。他不缺斤少两,讲究的是薄利多销。无论哪个人委托他代买的东西,他都记得牢牢的,从不食言。哪怕是哪个老太太需要的一根用来纳鞋底的针,有时间他都会送上门去。

他这种服务意识似乎是天生的。

那时候,明的“短斤少两”不多见,可暗地里做些手脚却是生意人见怪不怪的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齐家屯人很迷信,很信菩萨,大节小节都喜欢上香,烧烧纸。这香和烧纸就是小本生意人喜欢做手脚的对象。

他们把进(指进货)的较厚实的烧纸两把拆成三把,把进的较多根数的香两箍拆成三箍,是经常的事。

可是,齐正哲从不做这种事。他做的是长久生意。这人是会对比的,五毛钱一箍的香可以上香两次,他下次决不会再买那三毛钱一箍只能上香一次的香。烧纸也是这样。

齐正哲诚信,却不笨。他很有生意经。

记得是我读五年级的那一年,放学回家到店里玩,我闲着没事翻看他的进货单,随手翻看一页看见了火柴的进价,恰好有人来买火柴,我惊奇地现,他的售价竟然比进价还低。

“齐正哲,你傻子了吧,你刚才亏钱了知不知道?”待顾客走了之后我说。

“我哪亏钱了?”

“你还说不亏钱?你怎么卖的?火柴你卖三分钱一盒,你进来就要四分钱一盒知道不?”我把进货单指给他看。

“我知道啊。”齐正哲诡秘的笑了笑。他长着一张国字脸。

“知道你还这么卖,你在搞慈善事业吗?”

“你读书人不懂的。”

“什么?我不懂?”我被他鄙夷的神色激怒了,“我二年级就会算这笔账了。”

“哎呀,说你不懂你还生气,小丫头,”齐正哲友善地摸了摸我的脸,“生意不是算账算出来的。你没看见刚才这个大叔除了买火柴还买了一包烟?”

“什么意思?”

“这个大叔是我店里的常客了,他家离我们这儿有四五百米的路,这一路有三家像我这样的小店,他为什么还到我这里来买烟?琪琪,你告诉我为什么?”齐正哲卖了个关子。

“他爱捡便宜呗。”我不屑回答齐正哲的问题。

“捡便宜可不是什么不好的心理。每个顾客都有这种心理。我亏本卖火柴就是要给我的顾客一个我店里的货便宜这样的心理。人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心理,爱屋及乌,这词好像不对,哥书读的少。”齐正哲好像脸又有点红了。我第一次和他见面就知道他爱脸红了。

“去。”我说。

“你嘴里不认我这个哥,心里还不当我是哥吗?不是爱屋及乌,应该是由此及彼,他们就会觉得,火柴都那么便宜,其他货就不会贵到哪里去。肯定也便宜。”

“所以来买火柴的人还会买烟,还会买盐,还会打酱油,而其实烟,盐,酱油的价格和大家是一样的。”

“对呀,你还觉得我亏了吗?”

“火柴亏了一分,烟赚了九分,合起来你赚了八分。”

这就是齐正哲的生意经。

很多年后,当各种各样的大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的时候,当市里也卖菜的时候,你就会现,那些蔬菜总比菜市场的蔬菜便宜个几分或几毛的,用的就是齐正哲的这种生意经。

偶尔我会这么想,这么多年齐正哲始终如一关心我,帮助我,是不是把我当成了他的一个顾客。

当然,这是玩笑话。齐正哲对我好,是不图任何回报的。

或许是第一次“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触动了他那颗原本就很善良的心,让他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来照顾我这个“天外来客”吧。

记得初到齐家屯时,我对这个陌生的地方还是心存戒备的,哪里都不敢去,唯一敢走动的是齐正哲家包子铺所在的那个巷道。

当时有一种心理,怕离开包子铺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可不想再到那个通道里去过夜。那个在通道里咳嗽咳死的老人让我做了好几个噩梦。

在我的意识里,包子铺是个多么温馨而又温暖的地方。

是齐正哲带我走遍了附近的街道和巷道,什么三步街七步街,什么齐家屯中路齐家屯南路,什么齐家巷杨家巷,让我慢慢有了自己是齐家屯县人的感觉。

齐家屯县城真的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比我们阳江县城还要小好多,可是却有一条铁路和一条国道在其境内通过。

齐正哲特意带我去看过火车。我住在通道里已经感受过火车驶过时给大地带来的震撼,可当时惊恐而又饥饿,自然无暇欣赏。

齐正哲带我去看火车时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虽然还想念家乡的茅草屋


状态提示:第301章 珺琪往事八——齐氏兄弟(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