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人家没有县太爷给的帮助都发展不到现今的好景象,但他还是觉得这个换上常服的年轻人有些不会说话。

瞧这直来直去的,要不是县太爷,恐怕都没朋友。

方宴不知道张老爷的吐槽,摆摆手就让他们各自回家忙去,免得影响县衙这边办公。

张老爷跟旁边的陈老爷、谢东家几人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即,他们前面的几个人向方宴深深见了一礼,便转身对后面的人道:“大家都回去了,回去了。”

方宴都走得不见人影了,县衙这边的人群才慢慢散干净。

县衙里,因后衙在方宴和乐轻悠住过两年后整理得十分宜居,江和来昨天到了就在县衙住下了,这时他刚回到后衙,来时带的那两个长随就过来拜见。

江和知道靖和的百姓都在外面候着方大人,便问道:“人都散了?”

在左边坐下的长随点头,“都散了,属下瞧见,好些个人眼里都带着泪,看来那方大人在靖和县十分得民心。这会不会对大人以后的威信有影响?”

“必然会有几分影响的”,看向门外明朗的天空,江和说道:“打咱们一进靖和县界,小小村庄里的孩童也会以他们的县令为傲,可见方大人为此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未来的三年,本官不求能超过,只要不落后方大人太多就好。”

另一个长随道:“大人,县里的这些个书办、文书要不要换上两个更听您吩咐的人?”

“先看看吧,只要他们不怠惰本官的命令,就继续用”,江和如此说道,其实他半点不敢贪,反而压力很大,毕竟现在情势一片大好的靖和县是备受圣上和朝中大臣们重视的,如果他治理时出了什么纰漏,仕途上就别想再寸进了。

主仆三人谈了会儿日后的工作,崔大娘就小心地在门口禀道:“江大人,午饭已经做好,是否端进来?”

江和点头,想起昨晚、今早的饭菜都做得不错,他又叫住这厨娘:“衙门里与你的雇期还有多久?”

当初虽是光伯找的厨娘和小丫鬟,但她们都是走的县衙公帐,朝廷有这方面的规定,地方官员若是住在衙门里,厨娘、洒扫的,都可以走走公帐。

方宴前面那一任何大人,人不住县衙,却是有每个月雇佣仆役的二两公帐。

新来的江和不会那么无耻,但这一问还是让崔大娘有些担心,这新来的江大人是不是不放心用她们?转念一想,在县衙做工这两年,她跟着小姐学做了不少点心,尤其是那卤肉,过年时她在家里煮了,儿子已经提了好几次在外面做生意。前几天小姐搬到外面时,她问了小姐,小姐也说她可以做卤肉生意。

所以江大人即便不想用她,她回去也有生计,一瞬间想了这许多的崔大娘定下心来,低头道:“回大人的话,我和那小丫鬟嫣红与衙门里的雇期都只剩了小半个月。”

江和一听,点点头,说道:“既如此,你和那个小丫鬟继续在这里做吧。再过几日本官的家眷也会过来,明日你们先把屋子收拾几间出来。”

崔大娘应了声是,见江大人没什么吩咐了,这才退下。

繁花农庄,乐轻悠把去年春天三月间的小雪时搜集的桃叶上的雪做的六坛,包括了橘子、葡萄在内的六种果子酒起了出来。

虽然还没开封,但乐轻悠可以确定,这六坛酒绝对比用普通泉水做出来的酒要香醇,之前听大哥说,他在京里开的那间饭庄已经成为京中第一的饭庄,就是每年给饭庄的定特色酒食时比较费心。

她把这六坛酒都送到饭庄去,这每坛酒都有三十多斤,那么三个月的特色是有了。

酒坛全部起出来之后,乐轻悠就让光伯带人用茅草给一辆拉货的马车固定了六个酒坛大小的,半坛子高的茅草桶。

六坛酒一一被抬到车上后,先让两个人试着拉了拉,见果然很平稳,就拉到一处靠墙放着了,明日走时再套上马匹。

现在还没出正月,乐轻悠又找了一床半旧的棉被出来,搭在酒坛上,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扎了两圈,如此一来,才算把这些酒弄好。

另外的一辆马车装的都是果树苗,还有几盆她特别舍不得的花,县里那颗无花果树,她也挖了几枝掩在一个大花盆中,打算带回去在桐花街那处宅子和方府都种上一些。

这两年所置办的其他东西,便都不打算带了,就留在农庄这边。

乐轻悠安排好了这些,又叫上杜鹃一起把他们乘坐的马车铺上被褥,放好炭、炉,小铜锅也放了一个,另有半袋碧粳米、半个火腿,路上若是赶不上饭点,自己在野外煮些粥也能凑合。

光伯,春明,武旗、武晋等四个护卫在一旁各忙各的,光伯觉得车厢不够,又添了一个,春明在打包袱,武旗在拿着刷子给马匹清理,武晋和其他两人则在查看他们的武器。

乐轻悠把在路上需要到的东西都整理好了,他们四个人还在忙碌,光伯已经洗好了车厢,这时是在挑选回去时驾车的车夫。

瞧着这边不用自己操心,乐轻悠就出了主院,正巧外面有两个孩子背着柴经过,往更东边佃农的住处去。

乐轻悠叫住了他们,让他们回去跟山庄二管事说一声,让二管事过来,她有事要吩咐。

这二管事是从佃农中间选的,主要是管理山庄里和周边田地的种植,大管事自然是光伯,光伯在时,不论收租还是山庄里任一点小出产的用途,他都得先跟光伯请示。


状态提示:305--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