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还说自己小的时候,在他们家族聚居的地方,还有一个牌楼,亦或是有一个非常古典的大门。这样的故事加深了作者对等级社会的厌恶,后人对史前时期有一种想象,认为那个时候应该没有等级区别。读初中的时候,作者曾在教材中看到,在东北地区的密林之中生活着一群人,他们以狩猎为生,每天出去狩猎,回来大家将猎物分而食之,分的非常的均匀。据此教材推断,在物质匮乏的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差异。或者作者的理解有误,也许教材的意思是原始社会不存在两个对立的阶层。作者对于这样的推断并不认可,原始社会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在东周的时候,许多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大学在在努力的为人们描绘一个非常美好的古代社会,似乎那个时候什么都是好的。许多时候我们的记忆并不是等于真正的历史,因为我们会在自己完全意识不到的情况对历史信息重新进行编辑,你喜欢看到的东西会被放大,你不愿意看到的东西会被轻轻带过。作者在大专毕业之前,人生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一位令他想入非非的女孩,本来他与这些女孩之间的交集烧的可怜,可他每到回忆从前都会感到温暖,其实在他所有经历当中,那个女孩只是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时间他都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呆在一起,在那会灰暗的日子里,那些女孩作为一种微弱的亮光若隐若现,作者从未触碰到她们的内心。
作者曾经一遍又一遍的用自己的那支蓝色的圆珠笔演绎那些并不存在的爱情故事,那些幻想出来的情节被反复渲染,天长日久便以为自己真的爱过。当学者们一遍又一遍的演绎那些并不存在的美好过去,渐渐的几乎所有人都信了。儒生们反复演绎尧舜禅让的故事,虽然他们只是表扬这个两个人,却让人感觉似乎尧舜之前的君主都是这么做的。儒生们把尧舜描绘人君的巅峰,然而他们的故事是受到质疑的。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禹传子,家天下。其实在尧帝之前一直都是家天下,尧帝的人君职位也不是别人禅让给他的,为什么他就会突发奇想,打算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一个已经出了五服的人呢?话说回来,如果尧帝没打算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舜帝,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呢?舜帝禅位给大禹之后,就应该在家里安心养老,为什么还要走老远的路出去巡视呢?也许那根本就不是巡视,而是流放。
即便尧舜禅让的故事是真实的,也要不能说明上古时期风俗就有多好,因为在尧舜之前和之后一直都不存在真正的禅让,要么那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段怪异的插曲,要么那段故事是被精心修饰过的。庄子对尧舜禅让的兴趣不大,他们只是向往古代的那种如同野兽一般的生活,那个时候没有圣人的教化在约束大家,每个人都像是自由自在的小鸟,每天都在自由的飞翔。圣人用仁义来教导大家,用刑罚来恫吓大家,最后每个人都战战兢兢过日子。
你要融入一个群体,在群体中立足,你要有自己的贡献。作者在读初四的时候,一开始被安排在四班,后来去了十班,在四班的时候,作者没有主动去干活,一个月后作者就被班主任遣送到了十班。在十班的时候,同学不像四班那么友善,作者被要求去干活,于是在十班呆了一年。看官如果还非常的年轻,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如果能够不犯和作者一样的错误,你就有机会去自己想要去的班级念书,去自己喜欢的单位去上班,与自己的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经验,你千万不要小瞧它。
有金氏跟作者一样,如果不是居右氏提醒他要做工,他就什么都不肯干。他被要求做很多工作,虽然短时间你适应起来有困难,却能让你在更长的时间受益。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都喜欢干活的人,如果你去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家里,那个时候你要想到作者的箴言,你要融入一个群体,成为其中一员,你就要对这个群体有所贡献。如果你进了人家的家门,就表现的像个老爷一样,让人家伺候你,除非你自己是豪门子弟,身份显贵、腰缠万贯,别人因为向攀附权贵而不敢对你无礼,否则你还是放弃吧!换位思考会让你变得通情达理,也会让你变得更聪明。如果你是你喜欢的女孩的老子,你当然希望她嫁给一个能够对她娘家有贡献的人,至少你要礼数周到,不要给他们抱怨的借口。看官你如果是一个好演员,恭喜你会有更好的人生。
社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你在社交方面表现的很差劲,你的这一弱点将会严重的限制你发挥才干的空间。你一定要清楚你只是在表演,某部电视剧有这样的情节,有一个老头装糊涂混进了某部队的卫生队,卫生队的护士们被迫照顾这老头,老头要求一位护士像对待自己的老子一样对待他,比如每次见到他都削一个苹果,那个护士也是个实在人,说:“我在家里,从来都是我爸我削苹果。”
你在生活大多数场合都是需要表演的,你把某个不相干的人叫阿姨,叫姐、叫哥,或者有人说要向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婆婆,你千万不要当真,你要时刻知道他们不是你的亲人,你无需对他们动感情,只要做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