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328章 蓝墙(下)

【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328章蓝墙(下)

京汉铁路起点站北京,终点站汉口,是这个时代中国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谁控制了这条铁路,谁就掌握住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无论是从北方南下的军队,还是从南方北进的军队,要想进行战略展开,都必须首先控制住京汉铁路。

此次北洋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方实力派,之所以确定“东守西攻”的战略,就是为了打通京汉线,因为和海运比起来,铁路运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效率上来讲,都是符合北洋战略需要的,何况,占领了汉口之后,北洋军可以顺着长江而下,顺流攻取东南各省,短的时间里控制南方。

而且从战略上讲,湖北又属于“高屋建瓴”的形势,从这里出击,可以横扫华中、华南,当初赵北之所以选择湖北为主要进军方向,这也是重要原因,而此次北洋军南下进攻湖北,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所以,无论是北洋集团还是联合阵线,要想打垮对手、控制全国,都必须首先控制住京汉铁路。

信阳之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铁路之战,守住信阳,就守住了湖北的大门,攻克信阳,就夺取了京汉线上很重要的一个战略点,攻守双方围绕着信阳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战斗的空前激烈让双方的军事指挥官都感到惊讶。

作为信阳战役北洋军方面的高统帅,冯国璋显然没有料到会信阳遭到联合阵线部队的顽强抵抗,他看来,联合阵线不武胜关那个形胜险要之地阻击北洋军,却信阳这无险可守之地设立如此稳固的防线,他们显然是打算这里与北洋军寻求决战了。

其实信阳附近还是有几座山的,联合阵线部队将它们当作了高地,上面设立了防御阵地,不过装备精良的北洋军炮兵眼里,那些小山头根本就不值一提,轰上几炮就可以轻松拿下阵地,占领了信阳周遍的高地之后,就可以把炮兵阵地设立山头上,居高临下轰击信阳。

但是让北洋军炮兵军官惊讶的是,那些看上去不高的小山头却是如此的顽强,即使拿出北洋军从法国进口的式山炮,也无法迫使那些守卫高地的联合阵线部队撤离阵地,他们就像是藏地洞里的老鼠一样,让人很难将他们赶到地面。

联合阵线的部队确实是藏洞里的,不过不是老鼠洞,而是山洞,那些山洞都是他们用铁锹、铁镐、炸药山腰上挖出来的,洞口很小,可是洞里的隧道很长,从土层一直延伸到深处的岩层,洞顶用木桩、木板支撑,就跟那煤矿里的巷道一样坚固,士兵们藏洞里,不仅非常安全,而且洞里可以储备足够的军用物资、饮水和食品,足以让他们坚守许多天。

就跟那些战壕上的土碉堡一样,这些山腰上的小山洞也让北洋军的炮兵们大开眼界,他们这才明白以前的看法错得是多么的离谱,这信阳的防线不要说是北洋军来攻,便是当年攻打旅顺要塞的日本军队过来,恐怕也是啃不动的,除非调来重炮,那种用来轰击钢筋水泥永固工事的重型攻城炮,或许可以收拾那些山腰上的耗子洞。

但是北洋军里没有这样的重型大炮,所以,北洋军的炮兵只能望着那些山腰上的耗子洞干瞪眼,并把怒气发泄到那些平地上的战壕里。

炮兵们可以无视那些山腰上的山洞,但是冯国璋冯大帅却不能无视,拿不下周围的那几个高地,这信阳城就拿不下来,拿不下信阳,这南进武胜关的铁路线就无法打通,那么袁世凯袁老帅就要发怒,到时候,也只能拿他冯大帅来发泄怒气了。

所以,从开战之后,一直到现,冯国璋就把他的主要注意力放了那些山腰的山洞上,通过对南军俘虏的审问,他得知,那些山洞共和军里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坑道”,这确实是仿照煤矿的巷道挖掘的,现的共和军里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工兵部队,其中的许多士兵来自于湖南、江西交界处的萍乡一带,那里正好是煤矿集中的地方,许多当地人都曾煤矿上干过矿工,熟悉挖掘工具和炸药、火药的使用,所以这挖起巷道、坑道来也就格外的顺手。

其实,不仅工兵挖坑道,普通士兵也挖坑道,而且挖得也非常不错,因为每一个共和军的士兵平时的日常训练中都有挖掘工事的战术课,可以说,他们每天都军官的督促下训练挖掘和爆破本领,他们双手上的老茧多半都是这么练出来的,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就是“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南北开战之前,北洋也曾通过潜伏武汉等地的细作得到过情报,得知共和军正大肆采购铁锹、铁镐,平均每一个兵都拥有一把挖掘工具,“军事演习”的时候,他们手里除了步枪之外,显眼的就是这些挖掘工具了,当时北洋方面也仅仅只将这个情报当作了普通情报,但是现他们终于明白过来,这些挖掘工具到底派上什么用场了。

实际上,信阳周遍高地上的这些坑道工事很早就开始修建了,为了那坚硬的岩层中凿出巷道,共和军的工兵高地上奋战了数月,用去大量猛炸药,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他们完全有信心将整座山掏空,以此证明他们军事现代化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就是这些头戴柳编帽的工兵将信阳防线变成了北洋部队前进道路上的泥淖,使得整个北洋南进第二军陷这里动弹不得,而冯国璋也遭到了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障碍,碰得鼻青脸肿,


状态提示:第328章 蓝墙(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