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啤酒厂领导下了决心:直接招聘肯吃苦能下力气的临时人员,不给底薪,增加提成,在市区挨门铺货销售,还每天派人巡视监督情况销量真的明显提升。
像刘青年小孟这种年纪轻,身体好,丝毫不计较啥面子的,感觉能赚钱,便玩了命地猛跑!送货、收,一会儿都不想停,每天跟赶集捡钱似的,生怕错过了卖一酒的机会!
那态度还格外地好!
像很多只是开个小饭馆小商店的店主,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没能力,只能靠卖碗米线,卖个针头线脑的混口饭吃,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可遇着刘青年和小孟俩人后,立马身份倍增!
刘青年告诉小孟,到了店里一定叫“经理”。别管大小店,都叫经理!这在西方人家叫“上帝”,咱们不兴这个,那就叫经理。大家对这称呼都知道啥意思。
小孟说:“那就是管事的、负责的、说了算的意思。”
刘青年说“对头!”“咱们这里都是经理说了算,那可是干部身份,不是随便一般人都能当经理的。”
小孟便也学着刘青年,进了店,见面先叫经理。后来又变通一下,改成“经理姐、经理哥”啥的,让人听得后背上直起鸡皮疙瘩。
但次数多了就觉得听着挺享受,很有面子。如果不接货都不像是个“经理”了……
两人的销量一直蹭蹭蹭地上涨,很快又成了冒尖户,占了市区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
刘青年仍不满意。他大致算了下,照这样子的话,三个月后也就四五千块钱的利润。想干点事的话差距大着呢!
和几个老业务聊天时,刘青年无意间知道一件事。他们的结算价比经销商的高出一块钱。
刘青年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就想,为什么自己不干个经销商呢,每件利润可是硬生生增加了一块钱。要是卖3000件可就是增加3000块啊!
然后他找秋雨谈了这想法。
秋雨现在已经调到销售部,专门负责市区这帮人的发货结算。听了刘青年谈了想做经销商的想法,秋雨说,经销商是不一样的。一是提货前先打款;二是每次提货量不低于500件。这你要考虑好!
刘青年琢磨,先打款的问题不大,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融下。但一次提货太多就必须先找地方储存,这也会产生费用……他认真了解了一下行情,便和小孟商量。两人都觉得,还是做经销商划算。无非是需要先找个仓库。
小孟说,我去找仓库,你和啤酒厂谈。秋雨没多久给了答复,领导同意刘青年做经销商。对刘青年提出来的借用机动三轮的事也同意了,不过要再加100元押金。只要准备好了随时可签订协议,开始执行。
刘青年和小孟就一边正常送货,一边加紧联系找房找人。
——单纯靠他们俩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因为已经六月了,啤酒销售的旺季全面来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