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大剑>【评点本023】三章 焚眉

常思豪一听面上失色。赶紧加速打马冲來。到得近前。也顾不得走门了。和六成两个直接从马背跃上围墙。

李双吉初学了些天机步。还不大懂得如何运用在跳跃上。蹦了几蹦。这围墙太高。跟够不到墙头。急得他直跳脚【娴墨:沒教过的就不会。是双吉比小常弱处。又是其可爱处。故双吉不是真聪明。是真傻。傻人办事直取目标。反而容易做到。故办成事后。人人惊奇。其实无非是傻人用了笨功夫。李柯克爵士有一篇《倒退的生活》讲一个人喜欢某姑娘。就想让自己要先配得上她。于是学这学那。配得上了。人家孩子都多大了。这就是不懂直取。尽在曲中求之故。现实中男人多如此。写二百封情书。结果姑娘嫁给邮差了。而双吉这类人往往丑得要死却抱美人归。帅哥们不懂。不平。妒恨交加。实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笨在何处、死在哪里。可笑之至。】。

常思豪和六成和尚在屋宇间纵掠。连跨数道围墙。來至红光大盛之处。只见下面是一个宽大院落。正堂高大。屋门大开。灯光明亮。屋里一大头老者跪对灵桌香案。念念有词。屋外广坪之上站了百十号儒生。神情冷竣。面色庄严。手里尽是熊熊燃烧的火把。照得满院红通通一片。院子当中架起一个大柴堆。当中竖起一个巨大的木桩。上面绑定一人。眉高鼻挺。耳戴金环。耷着脑袋阖目如睡。正是火黎孤温。

六成和尚大奇:“袁祭酒这是要干什么。”常思豪拦住他身子:“看看再说。”

只见屋中那大头老者站起來。朝屋外一招手。立刻有儒生拎起桶向院心的柴堆木桩泼去。登时满院里油味刺鼻。火黎孤温被冷油一泼。苏醒过來。一见这情形有些慌乱。身子不住挣拧。一來中了唐门的毒药。二來绳子绑得结实。哪里挣扎得脱。

那大头老者正是袁祥平。他缓步走到檐下。面对群儒。张臂朗声道:“我眉山汇两川豪杰、凝八方灵秀。乃人渊薮之地、千载诗书巨城【娴墨:这话也真只有眉山当得起】。人称‘一朝进士出八百。天下好学在眉州’。晋时李密《陈情表》与武侯《出师表》齐名传世【娴墨:一写家一写国。家即是国。真双璧】。唐宋八家中又有苏洵、苏轼、苏辙傲踞称雄【娴墨:此院正是三苏祠。有的他说。】。历來学风之盛。甲于两蜀。英儒耆宿。人人仰宗。曾几何时。天下诗书三成皆为‘蜀刻’。印刷雕版尽出我眉山。可现如今眉山却一落千丈。全无旧日荣光。诸位可知缘故。”

儒生中有人举火大声道:“因为鞑子。”

火黎孤温一听这话。眉心登时皱起。大瞪双睛左瞧右望。停止了挣扎。

“不错。”袁祥平目中悲芒涌动:“当年南宋衰微。鞑子起兵破普州、入顺庆、潼川府。屠戮成都。到得眉山。将千载藏书、数十万珍刻雕版收聚成堆。以火焚之【娴墨:焚尚可印。焚版。再刷无门】。照得山河透血、汶江生红【娴墨:读书人能不落泪。爱书人能不惶凄。】。当时学人拼死护书。皆被屠杀。千家万户百不存一。后人忍辱负重。在元鞑治下苟且偷生。更是志屈难伸。直到太祖驱逐鞑虏。建国大明。各省励精图治。百废皆兴。唯川中无有起色。只因当年受屠过于惨烈。人脉不接。学脉亦断【娴墨:脉字是眼。懂看非看出來的。而是摸出來的。感气还要摸到脉。方为会看。书有气脉。最怕写断了气脉。气脉要绵绵延延。似有似无。读來感觉就是好。细思茫然不知好在哪处。正是好处。作者写小兵之生存、写江湖侠剑之生存、写官场之生存。都是在写人之生存。此处则是写化之生存。人靠血脉传宗接代。化靠什么。真真是一断皆断。再难挽回。其惨痛又比断掉香火血脉更让人悲。如今提倡汉服。大兴国学。都是有识之士传宗续脉之举。然浮世荒凉。人皆草木。知者有几。悲夫、悲夫。】。想要恢复元气。实在力不从心哪。”说到此处以袖掩面。老泪纵横。

众儒生无不潸然泪下。有的过于悲切。身子不住打晃。强自手挽同伴。忍抑静听。【娴墨:作者以唐门射大明。故写唐门隐居在九里飞花寨。弃了眉山。正是国人弃下传统化之喻。“飞花”之处。看似山明水秀尽是繁华。实则“非华”。九里正是“柩里”(前写设太姥灵柩处即象征)。中华民族忘掉根、忘掉传统。就等于躺进灵柩。柩里飞花。飞的只能是“纸花”。再美再艳。也是绝脉了。脉断不可连。化一丢。再难捡起。爱国爱国。国是什么。不是执政机构。不是执法机关。而是这片土地上的化传统。武侠不兴。一如传统化不兴。武侠衰末。正是传统化之衰末。作者写此书用最老的手法。是最大的复古。复古恰是爱古。正是爱此神州厚土、巍巍中华。读出此意。方知作者“多少劫前一别。人已老、乡情怯”非仅止暗透长孙笑迟身份。实实用心在此。层层埋义。层层用心。是作者六年掉肉处。亦正是作者滴血掉泪处。会心者。能不同为之哀。能不同呼“雾锁中华。九州泣血。”。是知作者写袁祥平老泪纵横。正是千古人之老泪。写众儒生潸然泪下。正是作者潸然泪下。更是亿兆中华儿女潸然同泪。万众心崩。哀哉。】

常思豪跟六成伏在屋脊之上也是心潮澎湃。然而此刻火黎孤温清醒着。却又不便下去相见。

只见袁祥平略拭泪痕。一抖袍袖。放声道:“而今鞑子虽然四分五


状态提示:【评点本023】三章 焚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