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回到民国当大帅>第269章 后袁时代(三)

五方会谈的会场最终是定在南京长江路)2号,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霸之地—南京总统府。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1913年“二次革命”中,又成为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何海鸣先后任司令。

1913年至1916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最后的名字是五省巡阅使公署。说起来这里还真的是块风水宝地,谁都想进来住住,可偏偏谁都住不长。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第四号命令,在南京,上海,武汉,长沙,九江,南昌,安庆,合肥,岳州,衡阳,广州,韶关等二十一个规定的中心城市成立了军事管理委员会,其中南京,上海,武汉为一级城市。

南京市军管会主任是由军备部部长马西成亲自兼任的,军管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这个五省巡阅使公署内,所以这里目前对外的公开叫法是国社党南京市军管会。参与会谈的九位代表就直接下榻在这里,马西成最近虽然忙于接管金陵兵工厂等单位,但是对于接待工作可是一点都没马虎。

而在武汉,王振宇走访的第一站并不是汉阳钢铁厂或者汉阳兵工厂,而是国立武汉高等师范学校。这里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这里紧邻东湖和珞珈山,属于典型的有山有水,风光还是很不错的。王振宇在这里对着学校的教职工做了一次对中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讲话:“各位同学,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决定中国未来的你们见面。我知道在很多知识分子的眼中,我王振宇大概就是一个军阀之类的存在,无非是靠了点军队多抢了几省的地盘,我也知道在另一些人的眼中,成为目前中国五方势力之一的我也许已经有了决定中国局势未来走向的能力。于是有人夸我,也有人骂我,而我现在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你们,是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莘莘学子,在我看来,你们才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人。”

此言一出,原本对于王振宇这个靠着大棒进武汉的军阀十分轻视的武汉高等师范学校的师生如沐春风一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民族要复兴,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伟大的目标绝不是靠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或者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就能实现的,更不可能靠一个英雄人物就能达到的。强大不是一个层面的提高,而应该是整个层次的提升。比如说强大的军事绝不是靠去找洋人买一批军火就能实现的,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而工业基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人才,是技术型的人才,离开了人才,一味强调设备,那么就是在走洋务运动的老路了,偏偏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那么我们的人才从何而来呢?不是从裙带关系中来,而应该从学校中培养出来。”

配合着最后一句话,王振宇还做了一个用力挥手的动作,台下的掌声再次响成一片。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国对外一直蒙受着种种羞辱,而到甲午战争和庚子之乱,这种羞辱就变成了耻辱。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呢,该怎么解决,那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吗?”

仅仅几秒钟的交流,学生们的互动情绪立刻被点燃了,一个高大的男生勇敢的站起来道:“是因为列强太坏了,太强了,我们打不赢。所以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打败列强才能一洗前耻。”

王振宇笑着摇摇头道:“一头狮子如果炫耀肌肉,那表示的是强壮,如果是一头猪炫耀肉多,那就表示该杀了。咱们被列强欺负,不该去怪罪人家野蛮强盗,相反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激,去感谢人家,是人家替我们打开了世界的窗户,是人家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坐井观天,知道什么叫固步自封,知道什么叫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我最感谢英国人,正是这些来自欧洲的强盗让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了,不然我们还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拖着辫子相信纪晓岚那些无耻文人描绘的康乾盛世,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自我良好感觉中。”

王振宇说完这段话就停顿下来看着台下,师生们一片寂静,他们的脑瓜子一下子扭转不过来,为什么自己的祖国忍受了如此多的羞辱却还要感谢西方列强呢?

与此同时,代表五方势力的九位代表步入南京军事管理委员会专门设立的会场开始了艰苦但并不漫长的谈判。

虽然北洋政府依然掌控着半壁江山,但是因为输掉了战争,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了五方中相对弱势的一方,而且在名义上,现在是他们一方在跟另外四方谈判。

身为北洋政府谈判代表


状态提示:第269章 后袁时代(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