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武圣别传>第十三章 赴国难义臣势危

窦建德的老家位于故城县东南,当地也的确是属于那种典型的荒郊野外,加之周围地势偏低,就给大禹时的洪水冲出了一大片的芦苇荡以及一个堪比梁山泊的浩瀚无边的高鸡泊。当然,高鸡泊山和鸡公山也就这么样地被分割开了。很显然,居住在此地周围的老百姓,其祖上也都是当年从北方六镇因为造反不成而给人强迫着迁徙过来的。要不然,他们也都不会居住在这种常年累月黄水汪汪的平洼之处。陆地上尚且如此,那就更加不要说什么广袤数百里的高鸡泊了。无论白天和黑夜,也无论你是人还是牲口,只有你够胆跑进高鸡泊中的芦苇荡,那就一定会有你好看的。而且,老实说,东魏也就是这么样玩完的,以至于到最后给西魏和杨坚白捡了个大便宜。因此,早在西元611年,也就是四年之前,窦建德就已经悄悄地安排孙安祖在高鸡泊的芦苇荡里半公开地招兵买马了。可以说,整个高鸡泊地域,实际上就是窦建德的地盘。只不过,杨义臣和窦建德之间早在征辽时就已经互相知名,再加上当时的窦建德,表面上也还是顺民一个,所以,杨义臣的部队初到河北之时,也就并没有想要拿他怎么样,而是一心致力于平定那些山东过来的悍匪们。

仔细想一想,杨义臣这个东方剿匪军总司令尽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其实也还是蛮悲哀的!因为他一心想要努力保得一方平安的地界——河北故城以及夏津一带,也就是高鸡泊周围近两百公里的范围内,各郡县无一例外地早就已经从根子上全烂透了。唯一的真相即是:秉承着官场历来报喜不报忧的潜规则,大家也才都不知道或者说也还都装着不知道而已。

当然,或许杨义臣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但如此一来,那也只好就是:个人的事情个人自知了。

然而,很快,杨义臣他们也就什么都会知道了。因为窦建德在盛怒之下,光天化日地反了!而且,他也真够胆大,第一次做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飘晃生意,他就敢于一次性地投入超过三千人马,更何况还是借来的。真不知道他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投资勇气。想一想,西洋的巴菲特也不过如此!但同时,这也恰恰地说明了他的观念、他的见识,的确称得上是非比寻常!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自己的这次举动,绝对地不同凡响!以至于万民瞩目,更至于千古流芳。

可是,至少,在杨义臣当下的概念中,根本就没有窦建德这只地方武装。

那么,打起仗来不知彼,他也就不免要悲催了。

其实,窦建德所刚刚接手的这三千人马,一直就是东北边的高士达特意投放在石家庄南边山上的一只奇兵。他们的目的,当然就是要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专门从官军背后伸出那小胳膊腿来,然后冷不丁地打那杨义臣的鸟巴子冷锤的。也免得他太过于旺盛了,一个不小心地就把大家全都送上西天去见了那个鬼阎王爷。

可是,现在,也不知道是那个王八蛋那么不要脸地跑到官府里面去告了窦建德老弟的大黑状,以至于高士达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而不得不下令伏兵尽出。他可是不想和窦建德这样的人闹别扭。

当然,高士达也更加不想摊上好似杨义臣这样没头没脑、没日没夜地整天撵着大家屁股头转来转去的人的什么个屁人屁事。可以说,杨义臣未到山东之前,大家马马地还是很有些好日子过的。但自从杨义臣的区区两千人马到达后,就好象一只狗跑进了一个大大的鸡棚一样,闹腾地——那才真正叫个鸡飞狗跳墙啊!简直就是要让人吃嘛嘛不香、睡哪哪不实嘛!

可是,那鸟爷们的那口鸟刀,也还真就不是那些黑刷子们给故意刷单刷出来的。而且,尤其不地道的是,大家也都早就一起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办法群殴或者说围殴过他了,但人家就是能打能跑能挨揍,就象乡里的那些个完全没有廉耻的小偷一样。

熟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样下去终究也都不是个办法,所以大家情急之下,才会一拍即合,干脆就向北方的草原霸主伸出了久违的而且绝对保证绿色的橄榄枝。信上写得那个是肉麻啊,还真就是到家了,竟然胡说什么本是同根生、相救可太急之类的话。看到终于有人肯不远万里地跑回来认祖归宗,始毕可汗当然就有充足的理由来大肆祭祖啦。因为历朝历代的匈奴人,尽管不太适应中土的生活,但也还都是很希望自己能够在中土扎下一个根儿来的。可问题就是,这些南迁的胡人,只要一踏入了中土,保管就不出三代,又总是会反戈一击。但唯独只有到了始毕可汗这一届霸主,在运气超好的条件下,情况似乎也就变了。真个就是等到了铁树开花呀!南边胡汉人巴结北方匈奴的那些个事啊,简直就是天下奇闻,直端端地就真可谓算是络绎不绝啊!也就是在这种兴奋点的波动之下,始毕可汗才会在月前于匆忙之中急急地趁兴南下,一举在杨广所看护下的这个大水缸里面,丢下了一颗大大的石头。要不是杨广的这个水缸又深又大,恐怕早就给人砸得是水尽人亡了。但如今,杨广也确实还有机会抱着个幺儿子在雁门关城门楼子上,看着匈奴人射过来的那些铁箭哭泣。

第一次群殴计划破产后,大家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地一哄而散。高士远够聪明,知道杨义臣的水兵都被杨广划拉到高句丽给破败光了,所以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赴国难义臣势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