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剽窃天下>五百七十 辉煌的胜利

剽窃天下-五百七十辉煌的胜利

经过布莱德雷和粟将军两位二战名将的精心策划下,大洋军从晚上8点开始,闪电般的攻击了印度海军,这一战打到一月5号的上午七点,从安达曼-尼克巴群岛打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最后挺进了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交汇处的拉克沙群岛,终于把印度海军消灭殆尽,并且俘获了印度引以为傲的二战期间英国生产的维克兰特号轻型航空母舰及16艘舰船和13架舰载战斗机。同时俘虏了3900多名的印度海军官兵。

和布莱德雷预计的一样,苏联海军只是派来应急分队和一个飞行中队前来支援,在战争中,苏联损失了两艘快艇和3架米格-25战斗机。而大洋军却损失了一艘护卫舰,五艘快艇及3架f-14战机和一架f-4战机。

从此,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安达曼-尼克巴群岛,及拉克沙群岛全都归属了大洋国。在印度洋上,印度已经失去了98的岛屿。

对于这个战绩,谭家宝表示非常满意,他暗中感叹,这印度军队实在是太不禁打了。回顾历史,在谭家宝的记忆中,这个国家除了打赢过巴基斯坦之外,好像从来就没有打赢过另外的国家。当年500名英国人征服印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苏联人虽然没有尽力来支援印度,但是他们却以损失六架战机和死伤78名士兵的代价,趁机占领了索科特拉岛。在索科特拉岛中的2600名大洋国陆军官兵中,只有不到1600名官兵逃了出来,其他的官兵或者牺牲,或者被俘。

两军的海战已经悄然开始。

潜艇是航母的克星,尤其是苏联的潜艇。

苏联军队在潜艇部队和1架战机的掩护下,频频向大洋军所在的马尔代夫挺进。大洋军海军一时之间疲于应付。

空中,大洋军的136架战机迎战,场面上倒是略占优势。而苏联人的潜艇,尤其是攻击型核潜艇让大洋军应付得很吃力,一艘护卫舰已经受伤,并且退出了战斗。

海面上,天空中都是炮弹横飞,炮声震天,硝烟弥漫。

“噢,卖糕的,敌人的潜艇如此难缠,如果我们有英国人的反潜潜艇就好了。”布莱德雷在指挥楼带着望远镜嘀咕着。

“总司令,用我们带来的鱼雷吧!”粟将军第二次要求这样做了。

布莱德雷耸了耸肩道:“我们的反潜导弹还是有效果的,你看,我们击中了一艘攻击潜艇,我们现在是一比一,不分胜负!”

在布莱德雷的心中,中国永远是个落后的国家,因为美国曾经援助国民党时期的中国好多年,他们制造出来武器怎么能和美国制造的武器相媲美呢?

粟将军依旧冷冷地说道:“楚先生临走的时候说过,对付苏联的潜艇,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唐嘲先生的祖父谭笑间先生发明的,我们制造的‘暴风雪’鱼雷,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和演习,它的效果一定会比美国生产的这种反潜导弹强得多!”

谭家宝是在昨天晚上离开的,他要赶到莫尔兹比港,出席明天的开国典礼,届时将有一些不怕死的记者和“国际友人”前来观礼。

也许是听到这种武器与唐嘲先生有关,布莱德雷不经意地问了一声道:“你们的鱼雷的航速是多少?”

“这是一种重型鱼雷,它的航速达到230节,比西方的鱼雷快好几倍,而且‘暴风雪’鱼雷战斗部携带350公斤超爆炸药,若被击中,即使如航母般大型舰艇,也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由于粟将军亲自演习过这种鱼雷,他才敢于坚持要求使用这种鱼雷。

布莱德雷终于被说服了,他说:“试试吧!但愿真的是他们潜艇的克星。”

粟将军说的这种“暴风雪”鱼雷是谭家宝“设计”出来的一种未来产品,它就是俄罗斯90年代初期生产的那种“暴风雪”重型鱼雷。它直径533毫米,长度8.2米,重为2.7吨,靠火箭动力推进。

由于鱼雷这种武器经济实用,而且高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所以谭家宝这次请求粟将军带来了一批鱼雷。除了“暴风雪”之外,还有“奥斯卡”、“阿库拉”、“65型”、超大型的“d-96超大型反舰鱼雷”和飑鱼雷系统。

果然,在装上“暴风雪”之后,场面已经悄然开始变化。

21名从北京过来的鱼雷兵在潜艇中各就各位,他们三人一组一起瞄准一艘苏联潜艇,开始发射“暴风雪”,1000多公斤的超爆炸药同时在苏联潜艇上爆炸,苏联舰艇虽然以结实著称于世,但是在“暴风雪”这种怪物面前,只能接受被摧毁的命运。

在一个小时之内,“暴风雪”成功摧毁了7艘苏联潜艇,其中有两艘为“德尔塔”(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面对着如此威力的鱼雷,其他几艘核潜艇开始后退潜逃。

鱼雷兵开始对付海面上的舰艇了。一艘护卫舰很快就被摧毁,接着是一艘驱逐舰,然后是一艘巡洋舰受伤,一艘驱逐舰被包围,不得不举起了白旗……

在“暴风雪”神奇的威力下,大洋军开始反攻。

在“成吉思汗号”的带领下,大洋军的四个海军编队横冲直撞,苏联军舰一艘一艘地被击中。天空中,苏联战机也频频受到大洋军海面战舰和空中航空部队的袭击,一架一架地坠落。在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苏联海军已经溃不成军,他们纷纷向索科特拉岛和北也门逃窜,大洋军趁胜追击。

“哈哈哈……”在指挥室里,布莱德雷大笑起来。

在这


状态提示:五百七十 辉煌的胜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