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吃了一些板栗,肚子没有了饥饿感,浑身也暖烘烘的,把早上的不快乐也就淡忘了。十一点钟桌上摆满了一大桌子菜,李珍站在桌子旁仔细地望着,惊呆于余婶的手艺,除了那十二碗肉外,桌上摆有煎的水饺,油炸的麻圆、蒸过的红薯丸子洒上了红糖、蒸的大块大块的淹鱼块、油炸裹有面粉和肉沫的莲藕片、最让李珍欣喜还有五六张圆形薄薄的煎饼,其它的煎饼已切成丝装在两个大盘子里。余婶看到李珍喜悦的表情也为自己的饭菜满意地笑了。
余婶:“这煎饼里都放了鸡蛋,切成丝的是这里人喜欢放在肉汤里煮一下吃,没切成丝的我知道你们北方人喜欢卷菜吃,所以就留了几张。”
李珍:“太谢谢了,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更饿了!
余婶:“我把灶台上的土豆丝和清炒的菠菜端过来放在你跟前你可以卷着吃,这些油炸的和清炒的用的都是自己家菜油。我还做了豆腐乳,抹在煎饼上味道很好!”
李珍:“那我一定要尝一下!”
余婶:“两口大锅里一锅是干饭、一锅是稀饭。你没来我心里还嘀咕怕做的饭你不喜欢,这些都是按我那在外打工的外乡媳妇口味做的。”
李珍:“真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么美味的饭菜。”
余婶:“快坐下,多吃些!”
旁边有位年长的妇女轻声的说道:“王颜的母亲见人就说李珍这不吃那不吃,我在这个村里快二十多年了,她做的饭我到现在都吃不习惯,真难为这外乡的女子!”
李珍左边坐是巧姑娘右边坐的是王姨,他们见李珍吃那么忘我,知道她好久没真正吃饱过一顿饭,两人就轮流着给李珍面前的碗里夹着菜。
这煎饼的味道比自己母亲做的更有味,那红薯丸子和春节里母亲做的一样香甜,嚼着嚼着两眼**辣的,她又想家了,于是把头低得更低,吃得更香。
吃完午饭,巧姑娘和李珍在烘火屋里烘了会火,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吃饱饭的李珍又开始不能自控地张口流泪,她需要睡觉。这么好的氛围,可当疲乏来扰时,她急需要回家补充睡眠,走的时候余婶关切地询问着李珍。
余婶:“我把这没吃完的煎饼给你带上,这豆腐乳你也带一些,还有板栗。”
李珍:“不用了,饭这么好吃,那有连吃带拿的道理。”
余婶:“这山里偏僻,也拿不出什么好吃的。”
李珍:“我不是那个意思,那我就带些你做的豆腐乳吧!”
余婶拿了一个干净的碗,在厨房里一个陶瓷坛子里,用一个竹夹子,小心的去夹一块一块的豆腐乳。走的时候巧姑娘拿了李婶家的油布伞,李珍用塑料袋提着那碗豆腐乳两个人上山回家。
走过门口那段下坡路,李珍就借用巧姑娘的手机打电话给王颜,“你今天回家买一袋面粉,买一包发酵粉”。电话那边的王颜爽快地答应了。这冷冷的风卷冷冷的细雨落在人身上,思维也变得清晰起来。走在这条湿漉漉的山路上,李珍发现自己骨子里原来如此懦弱,给自己做顿饭吃的勇气都没有。在以前的日子她不是那种自私的只做一个人饭,总担心自己做的饭大家吃不习惯会投来冷漠的眼神。事实上这家人在吃饭上并未指责过她什么,自己还时常饿着肚子。
下午五点钟的时候王颜就早早回来了,提了一袋二十斤的面粉和两袋冷冻水饺。因为下雨天,天暗下来的比较早,李珍在厨房里跺着步子看着黎欢和王颜母亲添着猪油和调和油炒着每一份菜,忙碌而默契地配合着,李珍就没有了吃饭的**。
李珍收拾干净案板,拿了一个盆舀了两碗面,开始和面,她要给自己做碗面吃。家里只有一根很短的擀年糕用的擀杖,但也没有难得住李珍,她要给自己做碗手搓的棍棍面,除了王颜的父亲还没回来,其他的人已经开始吃饭了。这两碗面粉和着不是很大的一块面团,她根本不知道一个人吃饭需要多少面粉。她搓了一根又一根,案板上已摆满了一根根的面条。照着老家的样子,油泼的辣椒和葱花。一大锅的水烧开,她一次扯两根面,重复了多次才把案板上这些面放进锅里,在这同时王颜的母亲和黎欢已吃完饭站在旁边看着李珍来回扯着案板的一根根面惊呆了,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要做出什么样的面食来。
灶堂的火很旺,第一次大冒气开锅了。揭开锅盖一看,李珍傻眼了,这面怎么会这样,每根面有成人的手指那么粗。添了碗冷水再煮一次看,这时王颜的父亲回来了。
王颜的母亲:“李珍今晚做面条了!”
王颜的父亲:“好呀!那我就吃碗面。”
再开锅揭开锅盖这面条比第一次开锅显得更粗,再添冷水再煮,第三次揭开锅盖继续煮,这时王琦、黎欢、王颜的母亲都围在锅台边,笑看着这一锅面煮的真是壮观。王颜的父亲好奇地也来到了厨房里望望锅里的面,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