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心媛一早起来就上山去采药,来了几次轻车熟路,一天下来跑了三次来回,院子里的都铺满了。
新恒跟新逸要在家读书,蒋从文给他们两兄弟布置了很多作业,没有完成不准他们外出,本来他们两兄弟是想跟着蒋心媛上山玩的。
蒋赵氏现在身体好多了,休息也休息了一个月了,一辈子下地,突然清闲下来,她却不习惯,总觉得一天不去田里干活,哪里都不舒服。于是一早就和赵氏一块到地里去了。天黑才回来。
由于蒋心媛现在有了赚钱的工作,家里的衣服也不要她洗了,蒋赵氏发话,以后这些家里的打扫洗衣服做饭就姜氏一个人完成了。这对于姜氏来说并不难,她做事勤快又效率高,只是以后空闲的时间就没多少了。
天黑后蒋心媛就将药材收回房间里存放,夜里雾气重。十斤棉花赵氏托她娘家大哥弹了一床棉花被,被子又暖又软,蒋赵氏心里是十分满意的,也觉得那日自己说的话确实过分了,但人上了年纪就更加好面子。
蒋赵氏拉不下脸面跟儿媳妇道歉,但日常的时候有什么事会想到赵氏。比如给了赵氏一只木簪,不是什么贵重物,却让赵氏感激涕零。姜氏知道了也不争,她的性子喜静,况且簪子她自己有银的,不像赵氏,平日都是用绳子绑着。一根木簪没什么好的。
蒋心媛话越来越少,她每次忙着翻晒药材,另外又上山去采了一些鲜花回来晒干做胭脂。反正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到镇上去,她打算多赚一点零花钱。
那天娘带棉花去找舅舅,她看到舅舅看到那棉花的时候眼前一亮,说这棉花真好!舅舅很高兴娘嫁到蒋家生活越来越好,虽然有羡慕,但他很本分,没有说什么要娘为难的。
蒋心媛也看到她外公外婆的房里,床上棉被虽然干燥,但也是又厚又重,她听到娘自责的话:“都怪女儿没本事,不能让家里也过上好日子!当初嫁还让家里欠了债。拖累了大哥跟小弟。”
她问娘为什么这么说?娘告诉她,当初大舅在现任舅母之前还有一个谈妥的未婚妻,在得知大舅家负债累累后解除了婚约。大舅才娶了现任舅母,现任舅母的一只手有六个手指,是生下来就会的。娶了这样的女人,在农村这种地方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所以连累了小舅到现在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娶亲。
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蒋心媛也想帮帮舅舅们。这样娘心里就不会存那么多心事一直闷闷不乐了。所以她打算将赚来的钱分成几分,一份存给娘,一份存给两个舅舅,一份作为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她来到这里是娘给了她温暖,对娘好的人,她都会想办法帮助他们过的好一点!
还好最近天气不错,一连两个星期都没有下雨。药材晒得不错,初一到了,蒋心媛把药材装满了背篓,姜氏叫她辛苦,帮她提着两捆到邻居牛车家:“马大哥,我侄女今日上镇上去,东西有点多,帮忙照顾一下!”平时坐车两个铜板,姜氏给了三个铜板。
马大江高兴地收下:“都是邻居,放心吧!”等姜氏走后,马大江才注意到蒋心媛,这小丫头他也是看着长大的,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囡囡,你这婶婶对你真好!”
“是呀!”蒋心媛对这个马大江没什么认识,不想与他多说话。
见囡囡不想多说,马大江也不再多问,别人家的事情他说的太多也不好。
蒋心媛的手中还紧握着早上娘塞给她的碎银,娘怕她身上没钱去镇上会受委屈。这钱是她爹回来时偷偷塞给娘的私房钱。蒋心媛本不想拿,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跟娘解释她自己有钱。时间又赶不及,她只好先拿了。
今天上镇上的人比较少,赶集一般是每月初九、初十两天。这两天人会比较多一点。今天做牛车的人都不熟,蒋心媛一上车就安静地闭着眼睛养神。
“镇上到了。”马大江喊了一声,大家开始下车,他又叮嘱一句:“下午收市前在这里集合一起回去。”
蒋心媛按照上次走过的路找到了良医药馆,还没到门口就看到排的老长的队伍,都是女人。一进店就看到童大夫正在看病,跟前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男病人。
这不会都是来等她的吧?!
童大夫一看到她,那表情说不清道不明,似笑非笑的样子让她一头雾水。将药材交给药童称重,她洗了一把脸,然后就来到一间专门用帘子遮起的单间。账房先生见她准备好了,就开始让人排队,一个出来另一个再进去。
第一个进来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妇女,脸色蜡黄。妇女见面前俨然是个小丫头片子,有些打退堂鼓:“蒋大夫,你看起来还是个孩子,真会看病吗?”
“大姐放心,良医药馆可是大招牌,要是没弄清楚我的底细,怎么可能造这么大势?我要不会看病,您觉得童大夫能不揭穿我?我这可是等于抢了他的饭碗啊!”
见蒋大夫说的有些道理,妇人也放心了,便开始口述她的症状:有时候半个月来一次月事,有时候两三个月来一次,来的时候两三天,或者十天断断续续。总结出来的症状就是:月经不调,经期紊乱。
这跟平时作息也有一定关系,还有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蒋心媛了解到她的口味偏咸,平时会失眠。“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太咸的,三碗水煎成一碗药,再两碗水煎一碗药,将两碗药混匀分早晚两次服下。你这个病是气血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