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七百一十七章 防患未然

(本章为涙将军荣升会元而贺!)

长安之东南之处有县名云,云县之南三十里有红西村,此村背靠大山,村民多以狩猎为生,据猎者言及,此山名曰祁山,山中一谷极为深邃,偶有人从中而出莫不言跋涉之艰辛,并称可通汉中。天耳十六人进入谷中打探,一月有余到达金乡,此处地处东南距汉中城两百三十里之遥,若转而北向则九十里外便是汉中粮仓兴安,此处常驻汉中军精锐万余,统领杨怀杨德正,亦是汉中太守张鲁族弟,深得其信任,以此处天耳所言守军战力,若我军得八千士卒骤然袭之当可得破,属下等商讨一月,揣摩其中精要,燕王两路出兵之策实可行也。

此条山谷云县之人成为祁谷,金乡之人则名踏云,内中虽是险峻但以我军之能倘若加以精炼,当可穿行,但必要轻装简负,观之天下各军想要从此而过须得半数为军半数负粮,唯我幽州有独轮之优,人过则车可过,万五士卒只需两千运粮!据所报之汉中军军情,若按燕王之议,正面强攻阳平关之军力不可少于十五万,且要配合时机日以继夜攻之,将敌之精力尽数引与阳平一线,趁此时机我军奇兵万余人便可突袭兴安仓进而虚张声势直指汉中,如此则敌军必乱,正面大军可趁势而下阳平关,为完全计,所走谷中军士最佳莫若三万……

今日刘毅自秋月夜的秋思斋出后便到了书房之中,开始一天的公务,虽然此时幽州各州人尽其职可他尚要统观大略,这份所报乃是刘七亲自呈递上来的,来处正是他刚刚设置数月的天狼!其时刘毅着眼与汉中之地与几位军师亦有过详细商议,并将子午谷之详情交予天耳,推演战事拟定战法则成了天狼成立之后的第一项任务。

后崔琰出使汉中,张鲁上表请罪并遣长子张富入京为质,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态度,可天狼的推演并未因此而有所停滞,在刘毅而言兵家之事永远是有备无患!天耳与此事之上效率极高,郭嘉刘云皆将之视为要点,三月时间便有回应传来,确定了刘毅所言子午谷的方位并将此中地形打探清楚,情报之中此处确可过人,但因此狭窄难行甚至有些险要单人行之都是颇险,军中辎重的运送便显得极之困难,倘若没有独轮小车,怕只有靠人力肩扛身挑,似此这一月行程便会极为艰难,不过天狼中人在综合种种军情之后并按天耳之言在幽州群山之中挑选相同地形进行试验,得出的答案便是此谷可行!

一旦此处得以确认,他们的所有精力便集中在了战法的设置之上,这份书中所言只是大略,内中还附有各种详细方略以供燕王参考,当然此时他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更为细致的攻略要在天耳的地形图画出之后才可加以确定,可说此时刘毅掌中所握的乃是草案!

但就是这份草案已经令刘毅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天狼的能力颇为manyi了,瑕疵自然是有的,很多地方还略显稚嫩,甚至有时还会对困难估计不足,但那一条条战法之中却是颇有新意之处,作为首次的任务而言,天狼这个参谋组织应该可以算的上是合格了,因为他们提出的这些战法都是为刘毅及几位军师参考所用的,一旦定计,自然会对之加以细研,剔除其中思虑不周的部分从而使得作战计划更为周密。

此时这条雍州通往汉中的捷径还没有被称为子午谷,但无论是天耳还是天狼对此地做出的描述都与刘毅印象之中相合,记得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策时便有万余士卒五千负粮之说,作为奇袭的手段,这支军队出谷之后就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打击敌军的关键之处,攻敌不备才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做一道极为简单的计算题,一个成年壮汉一月所需的食粮大约是其体重的一半,如此算来五千负粮食的士卒在到达谷口之时粮草已是大致耗尽,即或有所残留怕也不过是几日之需,如此对这支奇兵而言倘若不能在七日之内找到后续之所便不用敌军攻之怕也要自溃,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不用此策也有他的道理。

当然魏延此法也是有着很大的成功可能了,倘若被他成功扰乱敌军后方得到补给再配合前线大军进攻的时机行事,就可里应外合,事半功倍,刘毅一直认为倘若刘备不死倒是很有可能实行魏延的这条战略,因为以他的眼光定可以看出长此相持下去,敌军会越来越强而自己却正好相反,与其如此还不如放手一搏,险中求胜!

而刘毅之所以会想起这个战术是建立在自己雄厚的实力基础之上的,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去做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当时的蜀国可以挑出一万精兵从此而出,如今的刘毅必然可以数倍与之,魏延需要五千士卒担负粮草以为军用他有独轮小车在手却能为奇袭之军提供更为持久的作战能力,这一点在天狼的提议之中表现的也极为明显,他们向燕王建议的三万精兵不是信口开河,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的。

如今这些战法可能不会用在实际之中,但天狼的建议却绝不是无用功,山地兵团的演练绝不可废,穿行崎岖山道也会成为将来这些兵团必备的素质,说不得刘毅就会给张鲁一个惊喜,所谓兵不厌诈更何况张公祺在态度上还是有所保留的,而刘毅最恨便是摇摆不定!

思考了片刻之后,刘毅开始提笔对天狼的提议进行批阅,既要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也要指出其战略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身为全军大脑的参谋总部,任何一个错失所付出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七章 防患未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