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黛正在教大舅娘,李氏做豆腐干,豆腐推出一个月了,销量也稳定,就准备把豆腐干也做了起来,家里也好多了一项收入,正好放县里的豆腐坊里一起摆着卖。
唐黛与外公家也商量好了,豆腐坊小店面里除了卖豆腐豆干,再附带卖豆芽,豆芽算外祖家的,这样外公家的人帮忙也会更尽心了。反正也不麻烦,大舅舅每天送豆芽到县城的酒楼时,顺便带一些放到店里。
唐黛不仅教了外公家做黄豆芽,还有绿豆芽,外公家人多,也忙得过来。这一个月没到呢,净赚了不少,不比唐黛家的豆腐差。
突然听院外一阵热闹声,唐绝冲进院内就嚷嚷:“娘,三奶奶回来了,是他做了官的儿子唐贾孝送回来的。”
“哟,三奶奶回来了,唐兄弟也回来了,我们也去看看。”李氏回道,丢了手上的豆腐干,擦了擦手就准备要去院外。
“娘,三奶奶回来,那我们三分地不是要还给三奶奶了么?家里没地种菜了。”原来这是唐绝急冲冲的冲回家的原因。
李氏听三奶奶回来了,只顾高兴,倒忘了地的事了。听唐绝这么一问,就站住了脚。是的了,人家回来了,地总要还回去的。李氏下意识看了自家小闺女一眼。
“娘,不急去看三奶奶,她刚回来,看热闹去她家的人多。我们等一下再去,看三奶奶是回来常住,还只是回家看看。”
唐黛拉了李氏坐下。
“娘,其实我一直在想着田地的事情呢!贾地主家我们佃的那二亩水田我们明年不佃了吧?我准备家里买点田地,你看怎么样?”
“买田地好是好的,但是现在家里又在建房子,又付了豆腐作坊的租金,我怕银钱不够啊!”李氏担心家里银钱的问题。
“我们暂时不买,昨天都立冬了,大冷天田地里也种不了东西。明年开年了我们再买,正好赶上春种。这后面几个月里我们喘口气,攒些银子。”
李氏听唐黛这么说,点点头表示赞同。又低头想着三奶奶这去儿子那四年里,中间来过一次家,住了十多天就回去了。这次不知道是?
唐黛瞟了眼李氏的样子,知道她着急去看三奶奶。
“娘,走吧,我跟你一起看看去!三奶奶在外享福回来,也不知带了啥好吃的呢?”唐黛拉着李氏的手往三奶奶家去。
李氏听唐黛说好吃的,就笑了。三奶奶喜欢小妞,那时她还在家没去儿子那的时候经常塞好吃的给小妞吃,小妞挺恋她的,晚上还非得恋着三奶奶睡呢!小妞那时候才四岁,怕是不记得多少罢!
两人穿过半个村子,到了三奶奶家外面,一看,好家伙,外面围满了人,屋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的车夫还坐在那,并未下车。唐黛疑惑,这是立刻就要走?那回来干什么?拉李氏停住脚站在外面,并未进去。
李氏不明白小闺女为什么拉住她,唐黛说人太多,等人散得差不多再去。李氏一听,两人停住脚站在屋外的一颗柏子树下等着。
一刻钟不到,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出来,身着蓝色长绸书生袍,面皮白净,国字脸。书生儒雅气质里却又夹杂着官场里熏陶出来的油滑之气,身后并无其他人。那人走到马车前,跨脚上了马车,车夫调过马车,往村外绝尘而去。并未见三奶奶出来相送。
“是唐兄弟!咦?怎么刚回来就走了?三奶奶不去了?”李氏嘀咕。
周围看热闹的人见官老爷走了,就剩下一个老婆子在家,觉得没热闹可看了,议论着散了。唐黛李氏见没人了,往三奶奶家去。
“三伯娘!”李氏激动叫了声。三奶奶的相公是唐老头的堂兄弟,排行老三,所以李氏叫她三伯娘。
“三奶奶!”唐黛看着眼前的老人,也跟着叫了声。
“哎,这是小妞吧?长成大姑娘咯。”三奶奶正一个人坐在堂屋里的小凳子上,抬头眯眼看了半天,见是李氏娘俩,忙打招呼。
“三伯娘,你这是咋了?”李氏看着眼前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的老人,头发全白了,满脸皱纹,眼里竟有着不明显的白色阴影,正努力的看着她娘俩,挤出笑来招呼二人。
“没咋了,孩子,就是人老了,得了眼病,有些看不见了。”三奶奶听出李氏的声音有些哽咽,忙安慰她。
唐黛也看出来了,老人在儿子那过得并不好,眼睛里有白色阴影估计是得白内障了。古代医术不发达,若是在现代还能开刀割了,但在古代老人就得吃苦头了,怪不得被送了回村。真是个孝顺的!
“娘,你看三奶奶家这许久没住人,到处都是灰尘,得帮忙打扫了。”说着拿起木盆,到屋前的长龙河端了水回来,找了块破布当擦布,开始擦灰。李氏见了也忙拿了扫帚扫地上的灰尘。
三奶奶想拦没拦住,想着自己那个不孝顺的儿子媳妇,又心酸的红了眼,哭了起来。
“三奶奶,你得少流泪,知道吗?你眼睛这毛病就是哭出来的。”唐黛见了,从怀里掏出手帕,轻轻给三奶奶试泪,又劝她。
“哎,好,好孩子,难为你了。”三奶奶止了眼泪,年纪轻轻守寡,谁知道她的苦啊?那眼泪是最不要钱的!又见唐黛不嫌弃,亲近她,小时候真的没白疼,心里好受了些。
母女二人手脚麻利的把三奶奶家三间正屋,一间堂屋,一间厨房麻利的收拾了出来。又请三奶奶到家吃晚饭,饭桌上唐风几个故意说笑话逗三奶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