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夏之召是几个月都不会去建福宫的,今天突然过来,一时间整个宫殿都喜出望外。
这时候天色尚早,良妃以为夏之召是过来用晚膳的,赶忙悄声吩咐苏子下去准备着。
与旁的妃嫔宫中不同,良妃从来不用香料之类的东西,内殿里永远飘着股淡淡的墨香,到底是从小饱读诗书之人,当年能够被夏之召看上,也是因为觉着她才情艳艳,可到底是有些古板,没有风趣可言,又姿色平平,才没有太多的恩宠。
按道理,良妃算是当年第一个进了王府给夏之召当侍妾的,所以这些年来,即便她家室普通,又无子嗣,夏之召登基之后还是将她封了四妃,以慰这些年的恩情。
良妃很聪明,从来性情都是温和的,不管谁见到她,脸上总挂着一丝笑意,可那双眼睛,却没人能看透过。
“皇上怎么今日突然过来了,臣妾都未能好好梳洗一番,让皇上见到这副模样,实在是失礼了。”
夏之召看到内殿的案几上放着墨迹未干的字画,淡淡的瞧了良妃一眼,只见她月白色的一身常服,袖口上点点墨迹,想来刚才应该是在作画,当下开口道:“无妨,朕只是想很久未来建福宫,正巧路过,进来看看你。”
良妃轻轻一笑,将手边的鲜果递了过去,说道:“臣妾宫里没什么好东西,这果子是前几日母亲托人送进来的,臣妾吃着不错,皇上尝尝。”
夏之召看也不看的伸手将桌上的茶拿起来浅浅饮了一口,一时间,良妃有些尴尬的收回手,继续笑着说道:“皇上连日政事操劳,臣妾刚才吩咐小厨房炖了皇上最喜欢的百合嫩鸽子汤,这个时节吃最养人。”
夏之召说道:“前些日子宛州雪灾之事,建福宫拿出不少补贴给朝廷,朕知道,你把一些母家给的陪嫁都一禀捐了出来,这些朕心里都记着。”
李德喜这时候走了上来,领着几位太监,夏之召继续道:“这些都是宛州商会答谢朝廷的礼物,你看着留几样喜欢的。”
良妃忙起身谢恩,说道:“皇上为国事烦扰,臣妾虽为深宫妇人,但为皇上分忧,乃是臣妾的本分,至于那些陪嫁的东西,原本臣妾也是用不上的,只要能解皇上的烦恼,也是值得的。”
夏之召点头,说道:“朕知道你素来懂事。”说罢,将良妃扶了起来,随即伸手指了指一张上好的灰狼皮,道:“朕知道你向来不喜欢这些,但到底是朕的一番心意,你且收下。”
苏子上前将那灰狼皮拿了下去,良妃脸上依旧淡淡的笑着,一番谢恩之后,望向夏之召的一双眸子里,却掩不住浓浓的喜色。
皇帝站起身走至案几旁,见那上好的宣纸上画着未完成的苍林劲松图,那松树孤寂一棵,从石缝中坚韧上挺,根茎细细长长,在冷风中显得苍劲有力,十分桀骜,夏之召伸手往那未干的墨迹上触去,指腹上立刻晕上了一点黑迹。
“这画还没作完,皇上见笑了。”良妃说的委婉,心中却是忍不住有些得意,她一向自诩妙手丹青,即便是未完的画作,那其中的神韵都是十足的,都说画如其人,这松柏清傲,她正是以此来比喻自己与世无争的品性。
“朕一向都觉得你性子温婉,不食烟火,朕素来都喜欢你如此。”夏之召忽然转身淡淡开口。
良妃脸上难得闪过一丝娇羞,说道:“皇上谬赞了,臣妾也不过是寻常女子,不食烟火一词,皇上严重了。”
夏之召道:“这些年朕虽不常来看望你,但心中总归是惦念着你,你父亲虽是商贾,但这些年没少为朕效力,所以下个月,朕准备封你父亲为上大夫,掌管京都粮仓财政,你觉得可好?”
良妃一惊,赶忙跪下,说道:“臣妾父亲为皇上效力是应该的,只是父亲一向是做生意习惯了的,这样贸然封官,且是二品大员,臣妾恐怕父亲不懂这为官之道,到时惹了麻烦,再者,这湖州到京都,臣妾父亲年事已高,臣妾也怕父亲不习惯京都的生活。”
夏之召道:“这你且放心,上大夫虽为二品,却也只是名义上的,掌管京都粮仓之事,你父亲只需做好监督一职即刻,主要的事物朕会命司马禹去安排,另外,朕已经为你父亲一家在京都赐下府邸,安排妥当,这京都风水养人,相信你父亲会习惯的。”
良妃这才渐渐有了一丝喜色,叩头道:“有劳皇上挂心,臣妾替父亲谢过皇上。”
夏之召这便准备起身,良妃赶忙道:“皇上,臣妾已备好晚膳,皇上还是用过之后再走吧。”
夏之召轻笑,说道:“不必了,朕一会儿还有事情要回太清宫,你自己吃吧。”
良妃有些失望的看着夏之召的背影,片刻,但见夏之召忽然转过身来,良妃一喜,却不想夏之召忽然轻轻握上她的手,说道:“朕一直觉得良妃恭顺得体,不染尘埃,可莫要让朕失望了。”
看向夏之召似笑非笑的眸子,良妃心中咯噔一声,等回过神来,那人早已消失在宫门之外。
“苏子,皇上刚才那话是什么意思?”原本一脸笑意的女子忽然面色一禀,神色复杂。
一旁的丫鬟摇了摇头,轻声道:“奴才也不知,想必是皇上刚给娘娘的母家封了官职,希望娘娘日后能像从前一般,不忘初心罢。”
冷风吹来,有些阴凉,望着一地雪白,良妃自言自语道:“希望不是我想多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