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齐尚书就有些尴尬,翰林院和国子监,都是归在礼部的管辖之下的。这次国子监的抗议的人也有一些。但因为从国子监毕业的监生,可以直接参加春闱。而那些正在国子监就读、去参加秋闱的人数少,落榜的监生闹哄了一阵子,也没酿成了监生请愿的事儿来。
齐尚书赶紧认错。“圣人,都是臣督部属不力。才有今日朝争。”
圣人摆手。
“若无太子去年的治黄模型,朕也没明确认识到,科举得选各种能干之才。郭尚书配合太子督造的新式火枪,是需要有格物特才之人。科举选才,长久依靠四书九经,忽略格物之能力,才有今日朝争,与你无关。律法入试卷,倒无人反对。”
郝尚书跟着提醒圣人,“圣人,刑部尚书缺位已久。您看?”
“你们几位阁臣先拟出人选吧。”
等阁臣退出了,圣人换下朝服,闭目揉揉发胀的两侧太阳穴。
“成贤,刑部尚书的人选,你可有想过?”
“父皇,您令杨侍郎代理尚书一职,儿臣以为您会选杨侍郎接任的。”
“刑部的尚书,缺位很久了,也该补了。”
“儿臣听太后娘娘和石氏说,那杨侍郎的夫人,在给妹妹们选伴读的那天,挺识做的。而杨侍郎代理尚书这么久的时间,也没有听说刑部有什么不稳、或者不妥当的事情。”
圣人原就属意杨侍郎接刑部尚书的职位,如今倒也正好。
“等阁臣拟选的人吧,若无例外,也就杨侍郎吧。”
圣人一边看太子递过来的折子,一边问太子,“成贤,郝尚书关于官员外放的提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父皇,翰林院的学士,从来都有储相之称。多数人先是外放,历任地方主政官,再回京如六部等。可儿臣有一想法,这些官员,都是科举出身,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通晓四时稼穑,兴修水利,以及扑凶缉盗判案。不若在外放前考核一番。然后按照考核成绩,够治理一县的,去做县令;能治理一府的去做知府。不完全按照品级外派。至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只能学完做一地之长所该通晓的,并通过考核,才能外派为好。”
太子见圣人听得认真,遂补充了一句,“这些官员外派,有银子的要请粮谷师爷,甚至三班六房都带了自己的亲戚去做。没银子的,派到了地方,又无能力,难免就要被县丞等架空。总不好把这样的、只知四书五经的书生,派到下面祸害了百姓。把他们召集起来学习,三月一考,合格的就去主政。”
太子恶意地笑笑,“若是三期考试仍不合格,不如就让不合格的人,去做外派的同仁副手,学学实际中如何主政,看看光会读书,能做了什么。要是还不行,这些人就只能做州府的教谕、国子监的博士,只管宣化、教导民众了。”
圣人颌首。
“如此这般学习过了,到下面仍是不能理好民政,罢黜了他们,也让他们心服口服。成贤,你把刚才所说,拟个章程出来。明日让六部尚书一起参详。”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做。”
太子把关于外派官员的岗前培训策划,细细地写了几大页。待他写完,看圣人已经把他分类出来的、那些不重要的、请安之类的折子批过了。
剩下的那些,就是圣人要给他讲解的了。
太子把自己的策划书,递给圣人。然后闷头去做,圣人留给他的每日昨夜。
晚膳后,还余了部分没处理完。
圣人看太子熬得疲惫了,站起来说:“陪朕去看看小乳猪,回来再做。”
圣人边走,便给太子安排活,“你那个官员外派前的考核,写的很好。等重阳节后,荣国公能够正常理事,军士的学习也该开始了。这几天,你抓紧把章程也拟定出来。”
太子应允,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