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郭业的这番主动,李二陛下显然有些错愕。
在他看来,郭业肯定是满肚子的怨愤和委屈,肯定会在自己面前一哭二闹再三争取机会的。
没想到,郭业不仅主动提出不能接任御史大夫一职,还主动提出要尽快离开长安,不给朝廷和自己添累赘。
唉……
李二陛下心中要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这才是最懂朕心思的臣子啊。
霎时,李二陛下对郭业的好感再次噌噌噌一路狂飙。
继而,他面色更加愧疚地问道:“郭卿,你这是要准备回蜀中陇西老家吗?”
郭业摇了摇头,叹道:“皇上,为人臣子,食君之禄定当忠君之事才是呢。怎么能老是顾着自己的小家而忘却国家呢?臣虽不能在朝堂上为圣上分忧解愁,虽不能在帝都长安沐浴皇恩,但是臣一样可以为皇上尽忠效力啊。在臣看来,在朝堂为陛下分忧解劳出谋划策,这是为人臣子;但是在民间在地方,甚至是在偏远小地方,臣一样都是皇上的好臣子,一样可以为陛下尽臣本分,一样可以尽忠报国。”
“好,好,好啊!”
李二陛下愧疚之下,激动地连叫三个好字,郭业居然这么体谅自己,不给自己添堵添麻烦,感动啊,真是感动。
随即,他指着郭业向望北阁中人说道:“年纪轻轻却能有如此见识,不容易,当真是不容易啊,这才是朕的好臣子。”
李二陛下刻意咬重了“好臣子”三个字,用凌厉地眼神扫了长孙无忌一眼,惊得长孙无忌心里又是一阵发虚。
“所以,臣恳请皇上恩准臣一件事,给臣一个为皇上分忧解劳,尽忠为国效力的机会!”
郭业突然面色肃穆地朗声说道:“臣听闻前一阵子,吐谷浑的伏允老可汗归天,我大唐朝廷一直都没有专使过去吊唁抚慰一番。所以,臣主动请缨毛遂自荐,愿意替皇上,替朝廷跑一趟吐谷浑,转达皇上对伏允老可汗的哀悼之情。”
“这个啊……”
李二陛下稍稍怔了一下,点头说道:“伏允老可汗归天,朕听礼部尚书李纲跟朕提过此事,不过朕后来一直忙于其他诸事,居然将此事给疏忽抛诸脑后了。郭业你若不提及,朕还真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虞世南和孔颖达顿时两相对望,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脸上尽是满意,尤其是虞世南,更是心中暗暗赞道,好一个机灵的郭小子,居然懂得以退为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孺子可教也!
霎时,他站出来助威道:“皇上,郭业当真是一片拳拳报国心啊,不怕辛劳,想他人所未想之事。吐谷浑乃臣服我大唐的属国,可汗归天应该派人吊唁抚慰一番才是啊。”
“虞大人说得极是,”孔颖达附和道,“如今吐谷浑的新可汗继位,吐蕃国对吐谷浑又是极尽拉拢,老臣觉得是应该派个专使过去走上一趟。毕竟新可汗登基又是一番新气象,谁能保证吐谷浑新可汗会与伏允老可汗一样,会继续臣服我们大唐呢?”
“对,两位卿家言之有理!”
李二陛下重重地点了下头,赞允道:“这样,既然郭业你主动请缨,愿意为朝廷为朕跑上这一趟,那朕就即日起恢复你陇西县男的爵位,并封你为宣抚使,领队出使吐谷浑。这宣抚使只是个虚衔,无实权无品衔,谅他松赞干布也说不出什么屁话来。”
“臣郭业谢主隆恩。此次出使吐谷浑,臣定不会堕了我大唐的国威,保证替陛下替朝廷重新笼络吐谷浑新可汗,好让他与伏允可汗一般,继续臣服大唐,不生二心。”
“好,你的能力,朕一直都相信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众卿应该没有异议吧?”
李二陛下一锤定音,将郭业所提之事拍板了下来。
长孙无忌一听郭业这小子居然以退为进,不仅博回了爵位,还捞了一个出使吐谷浑的宣抚使,哪里会让他如愿?
当即,又要站出身来反对。不过,却被房玄龄给暗中拉扯了下来,摁住了这个苗头。
房玄龄趁着皇上不注意的时候,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声:“见好就收吧,难道你还想逆势而行惹得皇上一个不悦,直接又将郭业留在长安在我们眼前晃荡?罢了,他只要不在朝堂,离开长安,今后我们再徐徐对付吧。”
长孙无忌闻之,也只得将心里这团伙给掐灭了。
不过,就在李二陛下准备让大家伙散会之时,突然一直不掺合两边烂糟破事的江夏王李道宗提出异议道:
“皇上,这出使吐谷浑的宣抚使,好歹也是大唐派出去的钦差大臣。呵呵,郭业身无要职,又是一个小小的陇西县男,这样走出国门代表大唐出使他国,未免有些寒碜了,是不是?依臣来看,既然郭业因为吐蕃那边而不能出任要职,那至少也要给他升一升爵位吧?一个陇西县男代表大唐出使,嗨,还真丢不起这个人呐!”
李道宗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胜在清楚,一字不漏地听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峰回路转,简直令人震耳发聩啊!
呃……
众人听着李道宗的话,统统傻眼愣住了。
尤其是郭业,心里拼了老命地喊着十万个为什么,自己跟李道宗一直都是不对付的,怎么到了这个节骨眼,对方不仅没有对自己落井下石,居然还愿意为自己锦上添花一把呢?
由李道宗这个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寺卿提出加封爵位,真是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