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纵横之道法自然>第30章 统治思想

马玲珑加入了战团,而没曾想,自从一名小女子加入战团,竟如同一滴油掉进了水里,整条城墙上的防线士气大振。马玲珑加入一列机动队,哪有危险,她便出现在哪。而马超实在有些担心他的女儿,在她身边安排了数名久经沙场的护卫,还从自己的亲兵营中又调了数名士兵放在马玲珑身边……

而今日的战斗,相对之前而言,中洲军轻松得多,不知是因为那沉闷的弓弦再没响过,还是因马玲珑的加入;不少年轻的士兵竟然觉得今天的战斗时间太短了,而且有些受伤的士兵,在马玲珑前来查看时,还恨不得伤口再大些、再深些才好……这样马玲珑才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呆久一些。

神箭手莫日根今天恨得牙痒痒,他的右臂经络损伤、透支太严重,实在无法拉弓;他今日与巴图颜呆在一起,竟然发现今日石垒关的城墙上竟然多了许多将领,身着显眼、亮丽的盔甲,但他无法拉弓,只能作罢。

莫日根与巴图颜都没曾想到,这正是大将军马超所设计,并且已有人在暗中计算神箭手莫日根一日到底能拉弓几次。

中洲帝国的人民,具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他们看来,就是输一次也无妨,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即可;他们从来都不会用自己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们不会出城野战,除非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战而胜之----这也是蒙汗军大帅巴图颜恨得牙痒痒的原因,蒙汗军不擅攻城,也无攻城利器。

而且今年,中洲帝国对边关,绝对地坚壁四野,在春夏之交之前,便将边民全部赶进长白山脉的关内,巴图颜今年收获甚少也出于此。

而守城与出城,在中洲帝国朝政中,中洲帝君温炎也头疼无比。这也是武将中的两派之争。

而守城实在是无奈之举。首先是建国百余年,国内征战多年与民休养生息,实力不济,唯有守城。其次是出城野战,需要马匹,再有需要人。这些年国力渐渐提升,已有出城野战的实力;但马匹不济,还有人员。

蒙汗帝国本身即为游牧民族,年轻男子自幼便能骑善射;而中洲帝国的人民本身即为小农经济,而小农则善耕种,如果可能,帝君温炎相信,中洲帝国勤劳的人民可以在鸿蒙大陆都种上庄稼!

擅于野战的战士不是不能培养,每培养一名善于马上作战的战士,需要花费时间与金钱,是目前中洲帝国所不能承受的。

现今唯有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即是守城与出城相结合,通过出城作战,慢慢培养一批擅于野战的士兵,再慢慢扩大野战范围。

而文官阵营内也发出了声音,他们认为每年蒙汗帝国都会入侵,这是因为他们没吃的,所以在春暖花开之后会至边境骚扰。有人建议开放边境贸易,向蒙汗帝国输出粮食、布匹之类的,并且蒙汗帝国对这些粮食物品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已有商号开辟了这样的线路,比如明仪商行,输出粮食、布匹,尤其是丝绸,换回珍珠、香料以及一些亮闪闪的石头,这些都是那些达官贵人、大户人家趋之若鹜的物品……

帝君温炎对此倒不置可否。在他认为,先把蒙汗帝国打服了,再议其他,否则养狼在身边,实在不安心。

并且帝君温炎也认为现在再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实在与现今形势不符,道家的思想有些消极,而与他的理念严重不符。他也正在寻找一种替代的思想。

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是对儒家的“礼”抨击最多的。在法家看来,“儒学”不过是一些“高言伪议”,不切实际的“浮学”;儒家的那一套“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是致使国贫兵弱,乃至亡国的根源。而“一切尽决于法”、“法自君出”、“严刑厉法”方为王道。

在帝君温炎看起来,法家的思想太过于萧杀,而儒家则太过于迂腐,道家则显得无所作为,虽然无所作为也是一种作为;而墨家的思想是绝对的不可取的,除却它们对生产技术、科技等方面的研究。

温炎很清楚明仪商行、“志远堂”所代表的势力,但这势力在没有对君权造成威胁时,他暂时不会有所动作,他会任凭它们发展。

温炎仍在等待一种思想,既有法家的严厉,又有儒家的温情,还需要道家的清静无为,来维系温氏一族流传千古的统治……并且温炎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帝君!

话分两头。

石垒关今日一战已结束。而中洲军发现今日蒙清的神箭手未出一箭。大将军马超推断应是昨日那神箭手出箭过度,命亲兵仍需留意此人。

马玲珑劳累一天,但仍精神相当好,她竟然有些喜欢这样紧张刺激的生活。当蒙清兵的鲜血溅到马玲珑身上的铠甲时,马玲珑竟然有些莫名的快意……

马玲珑喜欢用枪,她的武功都是在军营中历练出来的,学得相当杂;父亲马超没有指点过马玲珑,因为马超不喜欢女人学艺;马玲珑受益最多的却是来自于莫凡的指点。

应该说马玲珑的武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她在军营之中没有名师的指点,有的只是糙汉子;而莫凡却是一位眼界极高的名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没有进门,而无法修行。在莫凡来说,没有不好的武功,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


状态提示:第30章 统治思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